文化将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4-07-21 发表|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台|作者:佚名原标题:“文化晋军” 扬帆出海
近年来,山西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2013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排名中,山西的文化消费满意度排名第一,创新驱动力指数居全国第五,文化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实践的重要力量。
从今年3月15日开始,由山西演艺集团主办的“山西省第二届交响音乐季”在山西大剧院启幕,一直到年底,每个月都会有一场不同内容的专场交响音乐会上演,舞台中央这位金发碧眼的德国指挥家非常引人注目,从今年2月开始,他被聘为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乐团指挥,聘期为三年。
德国著名指挥家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艾伦巴赫:没想到今天那么多人来看我们的演出,我一看那么多人来了,挺好。
此前由于人才流失和经费匮乏,山西省歌舞剧院一直缺乏正式的指挥人员,遇到演出总是临时外聘,影响了整个乐团的日常排练和发展。2011年4月,山西省歌舞剧院与省晋剧院、话剧院、京剧院及曲艺团整体核销事业编制转至企业,组建成立了山西演艺集团。集团成立三年来,一方面抓优秀艺术作品重点剧目的创作,另一方面主动抢抓市场,激发文艺院团内在发展活力。
山西演艺集团董事长贾新田:转企后我们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在农村,我们的几个剧团一年演出1000多场,现在我们在城市的演出大部分票价在50元以下,我们的市场有了老百姓也欣赏到了优秀的文化,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近三年来,山西演艺集团演出收入由改革前的1800多万元上升到3700多万元,提前一年实现翻番。此外,山西出版、广电网络、广电传媒、影视、日报传媒集团以及积极筹建中的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文博产业和工美产业这十大集团将形成大制作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会展集聚和大服务引领的新格局,撑起“文化晋军”的脊梁。
省属六大骨干文化企业集团2013年收入超过123.6亿元,利润总额4.67亿元,精品层出不穷,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全省有57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企业改制,使山西的艺术院团由盆景变成百花园,由试验田变成丰收田,一批有奖杯又有口碑的晋字牌文艺佳作在全国热演热播。《解放》、《走西口》、《傅山进京》等7部好戏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粉墨春秋》、《吕梁英雄传》等一大批精品剧目电影电视剧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华表奖和飞天奖。大型实景演出《又见平遥》、《太行山》等彰显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无限魅力,特别是《又见平遥》开演至今,观演人数已超过20余万,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五台山》从2011年底启动后也在紧张排练,即将与观众见面。
2013年6月,山西大剧院开门迎客,一台台国内外经典名剧轮番上演,在北京保利集团经营的全国14个省市区的34家国内一流剧院中,开业仅半年的山西大剧院票房收入排名第八。全省文化建设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与边塞文化、太行文化、黄河文化,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建设顺利。北京、深圳和山西首届文博会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业,项目落地开工率达50%以上。
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递增,2012年达到3.5%左右,连续5年增长超过25%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预计到“十二五”末,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左右,真正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