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宗禹和他的晋剧自乐班
2014-07-23 发表|来源:孝义广播电视台|作者:佚名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74岁的退休老医生那宗禹晚年生活丰富多彩。退休后,古稀老人放下听诊器,拿起二胡、晋呼,在小区里办起了晋剧自乐班,和票友们共同感受山西梆子的魅力。
近日,74岁的那宗禹和他创办的晋剧自乐班代表我市崇北社区老年戏曲协会前往太原参加“中国梦三晋情文化惠民在三晋”戏曲演唱会,受到广泛好评。
那宗禹:13日,我们带了五个车,二十多个人去了(太原),演出效果不错。每一段演完,下面都拍手叫好。咱们演员就有些骄傲情绪,我说,不敢,这是省城观众的素质和水平问题,人家是启发你们再好好唱,不是咱们唱的好。
戏曲演唱会,业余晋剧票友与专业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碗碗腔”《和谐孝义》、晋剧《三对面》《毛毛旦拣柴》《打金枝》《坐宫》等我市票友自选唱段,赢得省城观众和专业表演艺术家的认可。从省城演出归来,票友们看到了与专业表演的差距,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这两天每次排演起来,票友们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晋剧票友 马济川:前两天,我们去太原市文瀛公园,跟山西省晋剧院的名家同台演出了一场,在当地表现也很好。受到很热情的欢迎,回来以后,人们以挺高兴。更加增强了人们闹这自乐班的信心了。
那宗禹,退休前在山大二院工作,平生酷爱晋剧,拉二胡和提琴一直是老人茶余饭后消遣作乐的主要休闲方式。退休老那老回到孝义,钟情晋剧的他在古稀之年又开始学习晋呼演奏,经常与票友们一同参加各种演出活动。2007年,他在鑫海小区组建了晋剧自乐班,但因场地狭小,自乐班活动时断时续,最后无果而终。2013年12月,在子女的支持帮助下,那老和他的自乐班有了新的活动场地。
那宗禹:13年冬天,搬到颐泰苑,我们这个小区基本上拉呼呼的,拉二胡、三弦,就地取材,就起了这能拉的。后来咱们成立了(自乐班)。就把这鑫海(小区)的票友移过来。
每周二、四、六、日下午,那宗禹都要和他的晋剧自乐班票友们聚在一起,排演几段原汁原味的山西梆子。那老在自乐班中负责二胡、晋呼等器乐的伴奏。为了让自乐班发展的更好,那宗禹自筹1万多元,购置了全套器乐。
晋剧票友 任瑞琴:他把自己的财产,他的门市都给腾出来,让票友们都在这活动。我们在这的乐器都比较全,都是个人的财产,个人的钱,把自己的退休金都付出到这边。
那宗禹:成立的时候,乐器也少。文武场打击也不够,想办法。其他人不给你花钱,自己在各方面,抽烟由好烟抽成差点的,旅游走了,到外边节省点钱,在这生活方面也节约一些。节约下来的东西就买成乐器了。
有了活动场地和器乐,自乐班的日常排演也走上了正轨。经过半年多的发展,那宗禹创办的晋剧自乐班人数达到30余人,排演曲目艺术水准也蒸蒸日上。
晋剧票友 马济川:一开始吧,就有10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有30多个人。一开始,这水平比较低点,后来请些专业人员,专业师傅,过来给指导。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一开始,来了就是随便的清唱,瞎唱一会就算了。后来,慢慢拍的些小折子戏,参加各处的活动。
那宗禹:下一步,准备在现有情况下,就排一些折子戏,着重于编写孝义的发展情况,把孝义的新风貌,把孝义的建设情况,写出来。进一步宣传好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我们准备先收几个小学生,为了传承(文化)。培养几个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以后吸取进来,给他们学习唱,学习拉,培养这小学生,老中青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