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剧场”大家说 为啥叫好不叫座
2014-10-21 发表|来源:--山西晚报|作者:白洁 郭志英
今年5月20日,由山西演艺集团策划组织的“周二剧场”戏剧经典剧目鉴赏演出活动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拉开帷幕。这一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厅主办,活动目的在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是惠民演出。“周二剧场”的惠民直接体现在票价上,30、50、80、150元四个档次的票价,与动不动就上千的商业演出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这一惠民活动,听说或去看过演出的人都说这是件大好事,但这个好事到目前为止还是叫好不叫座。而且做好事也得有付出,对于山西演艺集团来说,这不单单是他们组织的一次演出活动……
大家说
1
“周二剧场”好不好,只有看过的人才有发言权,让我们来听听观众对小剧场演出活动怎么说。
齐口称赞,这可真是件好事
白玲(61岁,退休):我从来没想过能去山西大剧院里看戏,只看它建得漂亮,想着不管演啥票价肯定很贵。没想到这个“周二剧场”,能让我花30元就到那里头看了省团演的戏,真是好啊。
周先生(70岁,退休):我是儿子给买的票,带我去看了戏。那剧院好,戏也好,演员演得也好,我想着票肯定不便宜,当儿子告诉我是50块钱一张票时,我就想说两个字:“真值!”
赵梅(40岁,在职):第一次买“周二剧场”的票,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的。因为去山西大剧院不太方便,但有这样价格的演出不多,所以还是决定去看看。那一晚真是视听盛宴,是一次超值的享受。所以,我又买了第二次、第三次……
王丽琴(58岁,退休):“周二剧场”这么好的演出,但我每次去看时觉得人不多,是人们都不知道吗?我是经朋友介绍去看的,已经看了好几场。记得观众最多的一场是晋剧《芦花》,既然看得人多,这场戏就应该多演演。
2
既然大家这样夸赞“周二剧场”,为什么演出的上座率不高呢?让我们来听听大家所反映的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不去看“周二剧场”
哪儿演戏,演什么戏,我不知道该从哪儿打听
马技义(工程师):我小时候在万荣县城长大,那会儿常跟着父母去别的村看戏。后来,来太原上大学参加工作,彻底和戏无缘了。现在快50岁了,事业有了基础,时间也宽裕了,有时双休日想带着老婆孩子看看戏,可不知道咱太原哪个剧场演,演什么剧目,这样的信息不知从哪个渠道打听。
后来我就早晨去公园锻炼身体,顺便听票友们唱一唱,但那水平和专业的比还是有差别,想听专业的又找不着地儿。直到前几天,一个朋友带我在省艺校的星光剧场看了一次蒲剧 《盐湖往事》,才听说在山西大剧院有个 “周二剧场”,每周二都唱戏。这么费劲才打听到唱戏的地方,准备最近去看看。
演出时间有点晚,不适合老年朋友看
刘永辉(退休人员):山西大剧院搞了个周二惠民演出,这个我知道,也很高兴。但一看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心里就不愿意去了。那个点儿对爱看戏的老年人来讲不太合适:一是晚上太黑,老人自己出门不安全;二是那个点是堵车的点儿,时间都耗路上了;三是看完以后,回来极不方便。四是演出设在工作日,不是双休日,想让儿女们接送一下,他们也没时间啊。所以,这个演出时间不太合理。
演出地点离得太远,不方便看
王腊梅(小学教师):我家住在太原迎新街附近,离山西大剧院很远,我喜欢看戏,但去不了,主要是交通不方便。
我从家乘公交到大剧院至少两个多小时,这还是在车顺的情况下。如果遇上堵车得三个小时,看完以后回来,公交十有八九没了,即使有估计也得等好长时间。如果等不上公交,还得打的,车费可能四五十元。这么算下来,交通成本太高,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太多,经常看“周二剧场”不可行。
老戏不贴近我们年轻人的生活
赵晶(大学生):我家住在山西大剧院附近,也知道“周二剧场”,但我没去看过。在电视上看山西梆子,一句话咿咿呀呀地唱半天,听着就着急。我听惯了音乐,觉得那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既能表达情感,又能和朋友一起High。我妈在家老看《打金枝》《走雪山》《见皇姑》等传统戏,我根本没兴趣。这样的戏,不如音乐贴近我们的生活,适合我们的口味。
观众支招
只要真正惠民,剧场不愁赚不到钱
尝试网络直播戏剧,让更多人走进剧场
张建武(研究员):剧院可以和网络合作,尝试在网上直播小剧场,邀请网友一起“顶帖、拍砖”。戏剧在现代社会确实是小众艺术,除了要在戏剧的剧本、题材以及导演上下工夫,也应该在戏剧的载体上多下工夫,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它。
看过网络直播戏剧的人,下一步可能会走进剧场。因为入戏了,是很讲究氛围的,网络直播没有剧院的效果,那么剧院吸引人就不是个事了。另外,这种方式也会让更多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参与对这个戏的评论,从而增加粉丝关注度。
开戏园子接地气,能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戏曲艺术
李忠(建筑师):如今看戏、看演出要去剧场、剧院,而过去管这类地方叫“戏园子”。那时的戏园子大门外都贴有海报,但不是每日都换。海报只写某戏班、某演员演出,没有具体剧目,每天上演的剧目全凭道具。每天将戏中代表性的道具摆在戏园子大门外,戏迷一看就知道当天主要演啥了。看戏时,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聊着天,非常有意思。这个场景我是听我爷爷这么说的,在电视里也看到过。我想,如果现在重新设置戏园子,观众和演员近距离交流,少了剧院的那种拘束,一定会吸引来大批观众。我在北京看过郭德纲德云社的演出,那很容易让人回忆起从前戏园子的红火。其实,设置戏园子更接地气,可以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戏曲艺术。德云社为啥这么火,值得演艺单位借鉴。
打造戏剧好莱坞,经营相关产品,带动剧团收入
侯艳凤(戏迷):能否像美国好莱坞那样,我们太原专门打造一个戏剧好莱坞,把戏剧、话剧、小品、儿童剧等演出都聚集到一起,形成规模效应。观众去看演出时,可以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这就如同到了一家饭店,喜好什么口味,自己随便点。尤其是在双休日,搞些大型惠民演出,一定很火爆。到时,还可以带动剧团的其他收入,比如在戏剧城周边开直销店铺,卖戏剧服装、脸谱、道具、书籍、光碟等。或者推出和名角合影,适当增加演员收入。
不改变经典主题,融入现代表现手法,培养新的市场和观众
武忠(晋剧演员):在不改变经典主题精神的前提下,把表现时代潮流的音乐、舞蹈、灯光等现代元素融进传统戏剧,这样也易于中青年人接受。如果老固守于传统的戏剧,认为那就是传承,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剧场逐渐没人去了,剧目逐渐消亡了。因为时代在发展,传统的东西有时也得创新,否则光赢得老年人的口碑,这个做法是长久不了的,缺少市场,赚不来钱,一切都是徒劳。不管什么剧目,不能固定在一种模式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表现形式也应做相应的改变,培养新的观众群体。
彩票点卖戏票,会大受欢迎
董卓(快递员):我妈爱看戏,可不知哪里有演的,戏票在哪里买。我每次给老妈买票,就知道去山西晚报买。我想满大街都是卖彩票的,如果在彩票点同时卖戏票,人们就不用多跑冤枉路了,到时也知道演什么剧目。估计这个做法肯定大受市民欢迎。另外,无形中也扩大了剧院的影响,增加了观众。
惠民演出,不要忘记孩子,这是块市场大蛋糕
郝雪梅(大学老师):相对于目前演艺市场动辄上百、甚至近千元的票价,30元的演出票价可以说是相当优惠的,但是小剧场坐不满的原因,我想形式应该再多样化一些。比如,多上演儿童剧,大人们领孩子来看,是不是人气就旺了?文化惠民,不仅是对大人,更是对儿童。我在西安看过儿童剧的惠民演出,几乎场场爆满,甚至一家三口或者爷爷奶奶陪着看的大有人在,而且儿童剧的质量本身也很高。惠民演出不应该忘记孩子,这是一块市场大蛋糕。如果周二剧场尝试着增加儿童剧演出,估计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