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村的快乐事儿
2014-10-31 发表|来源:太原晚报|作者:郝晓炜
习武艺、扭秧歌、唱大戏……如今,在晋源区的许多乡村,有功夫的老者教孩子们学武艺、爱唱戏的乡亲们聚在一起唱大戏……各种各样的农村文化组织和文艺活动,活跃在田间地头、集市、庙会,传承着民间文化,丰富着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爷爷练武孙子学武术技艺代代传每天傍晚,12岁的双胞胎兄弟杨强松、杨劲松放学后,会结伴来到晋源区南张村村委会的大院。因为有功夫的爷爷们在这里教孩子们学车派形意拳。“我们俩兄弟坚持学了三个月了,已经掌握了形意拳的基本功和好些套路。”张强松俩兄弟说着就开始练习对打,只见俩孩子摆出“鸡腿、龙身、虎抱头”的架势,你上一脚,他退一步;你出一掌,他回一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院里十多个六七十岁的老者,有的赤手空拳、有的挥舞着长枪短刀,正手把手地向孩子们传授武艺。相传明清之际,晋中一带经济繁荣,镖局行业发达,许多形意拳师被富商聘用,而形意拳也因其灵巧快速、手法多变等特色闻名于世。66岁的村民牛科学说:“车派形意拳在南张村流传了300多年,我们这些老汉是村里学车派形意拳的第四代人了。”“为了让后代传承形意拳的武术文化,通过习武,让孩子们强身健体,培养忠义、尊师、爱国、守法的品质,老村民们自发组成了南张村形意拳研究会,主动承担起向孩子们传授形意拳的任务。”南张村村委书记杨玉家说,村委会大力支持,提供了场地,每天傍晚和双休日,有功夫的老汉们就来村委会大院给孩子们上课。眼下,村委会正向晋源区教育局申请,将形意拳课程列入南张村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如果申请批复下来,老爷子们还要到学校上课,免费教孩子们学武艺。扭起秧歌跳起舞农村妇女真精神南张村村委会大院不仅是习武场地,也是扭秧歌、跳广场舞的活动地点。杨玉家说:“城里人跳广场舞,俺们村也有秧歌队,队员是村里的媳妇们,她们不仅会扭秧歌,广场舞跳得也非常好。”领舞的刘旭梅身材苗条、挺拔,看着很年轻,她说:“我45岁了,当奶奶了。从小就扭秧歌、爱跳舞,但农村条件有限,请不来老师教。现在只要买来舞蹈光盘,用 CD 机播放,乡下的女人一样可以跟着光盘里的老师学舞蹈。”别看秧歌队员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但每次活动,大家都会穿上色调统一的服装,盘上头,画上妆,精心打扮好。“以前,村里女人聚在一起,不是‘长舌妇’就是打麻将,经常生气、闹矛盾。”村民刘大婶说,如今村里有了秧歌队,忙完家务,干完农活,姐妹们聚在一起,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也不生气、闹别扭了,觉得心情好,很舒畅,很快乐。敲起锣来打起鼓村里票班唱大戏东院村52岁的李玲秀,是村里出了名的“精巴”女人,家里家外一把手。她家的灶台墙壁上贴着《三月里》《打金枝》《下河东》等晋剧的戏词。灶台前,李玲秀一边做着饭,一边哼唱着戏文。吃过午饭,李玲秀收拾妥当,精心打扮一番,便赶到东院村村委会,参加每周一次的票班活动。每周一下午,是东院圆梦剧场的票班活动时间。这些与土地打交道的男人、女人们,拉起京胡、二弦,敲起司鼓,打起响板,也是有模有样的,唉唉呀呀、声情并茂地唱起戏来,你来一曲《下河东》,我来一首《三娘教子》,大家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相互切磋交流,愉悦心情。“我以前不会唱戏,今年开春时,跟乡亲们去票班听戏,越听越有意思,就学着唱,没想到大家说我嗓子好,唱得还挺有味道,我就学了起来,自己买来王爱爱、陈玉英等晋剧名家的光碟,一有时间,就放着 CD, 听戏、看戏。”李玲秀说,自己现在成了十足的戏迷,只要睁着眼睛就时刻哼唱着戏,就盼着票班活动日,能和大家一起唱戏、交流、学习。东院圆梦剧场票班,是几个爱唱戏的农村票友今年自发组织的,大家自筹京胡、二弦、三弦、司鼓、梆子等乐器,村委会提供场地、音响。参加活动的起初也就八九个人,后来人越来越多,不仅有本村的票友,还有来自姚村、枣元头村、王郭村等邻村的票友。从牛家口村骑半小时电动车赶来的高金玉和丈夫是一对戏迷。他们说,夫妻俩年轻时都在戏班干过,成家后带孩子忙农活、家务,很多年没唱戏。现在孩子们都大了,自己有时间了,很想找机会听戏、唱戏,听说东院村有票班,夫妇俩也来凑凑热闹、乐呵乐呵。农村田间地头上文艺达人也不少据了解,晋源区88个行政村,基本上村村都有各自的文艺组织,不光有习武、唱戏的,还有农民书法协会、根雕协会,其中不乏民间的文化高手和艺术达人。“风火流星”表演老艺人贾天仓是地地道道的晋源农民,每逢村里有集市、庙会,他都会为乡亲们一展“风火流星”的绝技,这门技术已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贾老汉带着他的“风火流星”为全世界的游客做现场表演,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晋源农村票友们,自编自演的晋剧《武后礼佛》(演绎武则天到蒙山大佛礼拜的故事),每逢节假日都会在蒙山景区搭台上演,为景区引来不少游客,并受到了游人们的好评和赞扬。国庆期间,晋祠公园举办的根雕艺术展上,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根雕作品,都是出自晋源农民艺术家之手,这些作品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体现出北方农民独有的质朴、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