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山西纪检干部抢票看廉政剧巡演

2015-03-25 发表|来源:法制日报|作者:张恩杰

纪检干部“抢”票看廉政剧巡演

3月17日晚,山西省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剧场座无虚席,戏迷们正在欣赏蒲剧《巡盐御史》。“这是发生在运城河东盐池的真实故事,那个时候,官商勾结,靠盐业谋暴利,宋朝廷派遣巡盐御史整治乱象。”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金贵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现场观众不时随着剧情而波动,为河东县令刘程勾结盐商、中饱私囊,导致盐业衰竭等局面而跺足愤恨;又为巡盐御史范祥破雾清霾,不畏权贵,惩治贪官,为民除害而拍手喝彩。

“这出戏太有现实意义了。”杨金贵如此慨叹道。在他看来,盐业和煤炭同样都是物质资源,而作为资源型大省的山西,其廉政文化的劣根性也在这资源上,官商因资源而勾结,进而产生腐败。

据了解,早在2013年,结合当前的反腐形势,运城市盐湖区为了打造《巡盐御史》剧目,专门拨付专项资金扶持。

作为编剧之一的盐湖区人大主任李治告诉法晚记者:“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希望能通过廉政剧目巡演达到警示教育的意义。”

山西省司法厅原党委书记、厅长王水成在当晚的演出结束后表示,该剧主题很突出;一旁的盐湖区委宣传部长黄亚平则透露称,此次在省城太原的演出,100多张票被纪检系统干部“抢”去。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压轴大戏讲述发生在山西的故事之外,此前上演的京剧《紫袍记》主角狄仁杰、晋剧《打金枝》里面的汾阳王郭子仪、《巴尔思御史》主角姚天福,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籍官员。

对此,山西省文化厅文艺处处长谢玉辉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不缺乏传统廉政文化的因子,相反只拿这种廉政文化做招牌,却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

谢玉辉接着说,这21场廉政剧目,通过发生在山西的清官廉吏故事,教育警醒山西的党员干部,旨在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

创作素材源于身边的真人真事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庸懒散奢的工作作风问题而创作的小品《闲话生非》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

“在小品中,你可以看到有领导干部整天待在办公室无所事事,上网‘偷菜’打游戏的,或者泡着一杯茶看报纸;抑或是到对面办公室串门聊天直至下班的,这些不思进取,以闲话生非为乐事的不良工作作风,严重败坏了党纪党风,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被给予行政处分,从而自食其果。”山西省曲艺团团长王兆麟向

据该小品的编剧王永刚透露,他原是该曲艺团的纪检委员,在“八项规定”大背景下,他创作了此小品。两年多时间里,全省各地巡回演出60多场。总体来讲,反响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一些腐败重灾区,却出现了拒绝廉政剧目的演出。“也许在他们看来,整天大会小会听‘紧箍咒’,已经有些疲累,就直接在电话里回绝了我们。”

作为廉政相声《风的研究》的创作者,已退休赋闲在家的李文刚告诉记者称,相声讽刺的是一些基层官员以权谋私,秘书、司机都是自家亲戚,将其所在的机关单位搞成“后宫团”。

李文刚说,他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他身边的一些“真真切切的人物和故事”。他去公园晨练,和老人们交流,也会听到贪腐官员的种种传闻,大家都很愤懑,这激发了他创作此相声,作品特别用富有地域特色的山西方言作为表现形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