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山西人周尚明让“千金之宝”蝴蝶杯重现人间

2015-04-28 发表|来源:发展导报(太原)|作者:郑燕萍 陈 峰

周尚明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失传已久的蝴蝶杯重现于世。

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 “千金之宝”。蝴蝶杯在宋代就有记载,但是明代之后因战乱工艺失传。我国传统的京剧、晋剧、蒲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中,都有剧目《蝴蝶杯》。“蝴蝶杯传家宝千金难买,将美酒斟杯内彩蝶飞来”,这是山西古典蒲剧《蝴蝶杯》中的一段唱词。它说的是太原公子田玉川,与渔家姑娘胡凤莲患难相遇,一见钟情,田玉川以传家之宝蝴蝶杯相订终身、锄奸报仇的故事。这里所说的“酒满蝶飞”的蝴蝶杯,就产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也就是今天的侯马市。

侯马蝴蝶杯,造型古朴,设计奇绝。一支腰细脚宽的高脚细瓷杯座上,像一只反口金钟形玉色酒盅,杯沿镶金,光彩夺目;外壁有二龙戏珠,彩色斑斓;内壁婷婷花朵,妖娆美丽,被誉为“千金之宝”。斟酒满杯,便见一只彩蝶从杯底泛起,起落于花丛之间,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杯酒饮尽,彩蝶顿逝,是为“杯满蝶现,酒尽蝶隐” 之酒具佳品,誉冠神州。但已失传已久,无人识得真面目。

周尚明,1997年下岗回家后,立志要恢复这一传统工艺。他创建了尚明陶瓷研究所,开始从事“蝴蝶杯”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只知 “蝴蝶杯”是一种酒具,没有感性认识,后经多方考证,仔细研读了 《人民日报》 发表的文章“蝴蝶杯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他开始做市场调查,他跑遍了全国各大陶瓷、玉制品生产基地,为蝴蝶杯的研制跋涉了一条长达近十年的道路。蝴蝶杯工艺复杂,许多工艺难以攻克,造成陶瓷蝴蝶杯成品合格率低,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又遍访长治、西安、唐山、石家庄、广州、武昌、景德镇、福州、临汾、杭州、山东、河南、秦皇岛、山海关等地的陶瓷专家,历经千辛万苦,反复试验,终于在 2006年将蝴蝶杯研制成功!

10年来,他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不仅着力把“蝴蝶杯”这一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还努力把创新“蝴蝶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做进一步的发展,使之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后经周尚明精心研究,终于弄清了古人运用天然明石、杯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光学原理。周尚明说:“杯脚里,细弹簧上装一彩蝶,杯子受到微小骚扰,彩蝶就会振动。杯底中央,嵌装一类似于凸透镜功能的东西。杯中无酒,彩蝶在凸透镜焦点之外。杯中斟酒,酒作用为一凹透镜。凸透镜与凹透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复合凸透镜。彩蝶便落在复合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彩蝶通过复合凸透镜形成放大虚像图,人就能清楚地看到放大了的蝴蝶。”他从全世界一万多种蝴蝶中,挑选最美丽的品种彩绘制作,而且专门从香港购买特殊的材质制作蝴蝶。仅这些还不够,蝴蝶杯是一种稀世之物,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周尚明大胆利用现代夜光彩绘技术,终于使古代传说中的宝杯再现于世,并成为名震中外的又一工艺品“夜光蝴蝶杯”。

制作这样一个精美杯子,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首先选料是非常讲究的,需要精心挑选天然的矿玉。料选好后,接下来要经过切割、打磨、精修、抛光、合口、装配等复杂过程。这个小小的杯体,要在手中至少翻腾上百次。因为玉质地凉,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经受气候的影响。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下料制作。在打磨过程中,离不开水,而且手感非常重要,稍微有点偏差,杯子就会碎,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儿。他要求工人们在加工时一丝不苟,确保产品质量。

尽管周尚明已是侯马市民间艺术协会会员,临汾市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但他对传统艺术的追求没有止境,他说:“中华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是艺术与科学乃至生命的完美结合,我们要一代接一代将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瑰宝传承下去,向世界人民展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的蝴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