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家事国事看王家——评晋剧中的《王家大院》

2015-12-04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嘉

12月2日,由马雪艳、贾璐、马肇录编剧,石玉昆导演,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出品演出的晋剧《王家大院》在山西大剧院上演。寒风凛冽,冬季去位于长风商务区的山西大剧院看戏还是要受一些温度的洗礼的。因为当手中接到节目单,看到其中描述该剧是一部晋剧精品,并为印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精神以及省内弘扬“三个文化”,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很多新创剧目的“精品”宣扬似乎都整体淡化了很多,很多货真价实、旗鼓相当的剧目也十分自谦,看到了据述该剧是一部晋剧精品,且竟还有如此大的政治能量,相信定会让很多人和我一样十分好奇。而我正是满怀着这样的好奇与期待看完该剧的。

该剧主要以开锁明礼、崇礼戒毒、捐院救国三个事件为中心进行展开,选择了扁担、豆腐等进行辅助贯穿;并有意体现了王家大院的建筑风貌、砖木石雕、楹联匾额;从王崇仁一出场就轻车简从,后节俭操办欣儿的开锁礼、拒收礼品,义救三弟,诚信兑银,捐院报国等剧情细节,都极力塑造主人公王崇仁的忠、义、仁、廉、孝、礼等美好品德;成功塑造了一位遵循古训、严执家法、居安思危的家长,诚信为民、据账兑银的商人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忠君报国、慷慨以赴、捐宅救国的古代官吏形象。

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珍如领衔主演,以及郑芳芳、刘淑琴、郭少峰等主演及群众演员较佳的呈现,在编导音舞服妆等多角度中和唱念做以及打的过程中给观众呈现出了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一个崭新靓丽的整体形象。但也有一些不足,如主人公王崇仁在剧中的首次亮相,轻车简从上场唱段之在幕后的第一句唱腔就感染吸引力较弱,有待重点加强;再如王崇礼在祠堂前接受二十鞭笞时,就过于注重在行为中技巧表演的呈现而忽视了剧情内容本身需要的深浅……

在描述老三戒毒一事中,突出的使人感觉缺乏自然与顺畅,剧情缺乏合理性、必然性、适用性。例如,三弟王崇礼毒瘾发作的设定就并不符合吸毒者的正常状态,缺乏合理性与必然性,在祠堂门前族长要将王崇礼逐出家门时,王崇仁立下字据为其求情,三弟王崇礼也决心戒毒,但他戒毒过程中并没有兑现承诺或是无法抵抗毒瘾,发作难忍,要挟碧莲送他毒品,此举被大哥王崇仁发现后召开祠堂议事时,给予了观众十分大的悬念,不为大哥争气的王崇礼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置?仅仅只是王崇仁的一番好言相劝,但之后王崇礼毒瘾似乎是听言而止,理性的作出了悔改与承诺。然上一场祠堂前王崇仁立下字据保证三弟戒毒的举动与此番劝阻相比,并没有更大的震撼,使几乎一样甚至都没有前者深度的剧情再次被设置,重复了一番……在此番听到三弟的悔改与承诺,王崇仁言道三弟一日戒毒不成功,自己就一日不餐不眠,戒毒并非一日之事,真不知其究竟不餐不眠几日,若非其是剧中主人公,要是真实生活,岂不饿死困死,因而缺乏合理性,然他不餐不眠对三弟王崇礼的戒毒又有什么用处呢?因而根本无有适用于戒毒之效的道理。而戒毒是极其艰巨的过程,应有极大的冲突矛盾表现,但这些过程都被省略,王崇礼就是在此举之后被想当然的、匆匆忙忙的戒毒成功了。剧情的发展呈现给观众时每一个举动、措施、转变都应有足够的铺垫,这样才可以使观众心服口服的接受剧情的继续进行,否则仅仅靠编者想当然而为之,赋予剧情任务、给予人物光环,强加给观众剧情的发展走向,定将使剧情内容与表现效果大幅逊色。

据载,王家大院其家族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已经开始衰败,大院陆续无人居住,并没有兴盛到同治光绪年间,当年慈禧西逃乔家曾筹银几十万两,而非王家,但慈禧曾在王家大院下榻居住。《乔家大院》电视剧的剧情也曾多有借鉴其他名门望族的事迹予以渲染乔氏家族,作为影视文艺作品,并不能完全作为真实史料进行考究,因而这样类似的编撰加工也是可以存在的。

依此剧情,在古代传统审美“爱国先忠君”的背景下,剧中主人公王崇仁作为古代人物捐院救国的行为无疑是被人称赞的。其不仅节俭为官,而且还慷慨解囊,在慈禧西逃山西之时,以自家之力担起救国之急,全力以赴,体现了其忠君爱国的大义担当。由此也可以称,该剧比一般的廉政剧目又提高了一个高度,不仅不贪不腐还卖家救国,更值得当下的官员进行学习。目前,其卖院救国是因慈禧西逃至山西,圣旨命令其筹款保驾,且多次强调了完成圣旨的重要,尽管王崇仁也表述了木本水源、担当国家时艰的内心思想,但还是更多倾向于朝廷圣旨的命令。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保护朝廷、保护慈禧就是保护国家,是图谋救国的必然选择。但作为现代观众,大多都是以现代的审美来进行观剧审视,故而拒绝捐院要分家产的老二反而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共鸣,导致主人公略有“愚忠”色彩;另因其家中作为经商家族,并非不正当所得,故而其不顾生意、卖院救国的“愚忠”色彩更为严重。作为新编历史剧,也应当尽量摈弃那些封建思想,与时俱进,关照现实环境与审美变化,体现新时期的价值追求,所以可考虑在该故事情节上进一步淡化慈禧西逃与接到圣旨对主人公王崇仁卖院救国思绪的左右,减少封建社会“忠君”的张扬,而着重表述其为国为民的考虑,使该人物形象的历史行为与现代审美、时代价值更加吻合。

王家大院是我省著名的旅游景点,是晋商文化与民居建筑的宝贵遗产。该剧以该院主人王崇仁等为描写对象,讲述院中事、讴歌院中魂、展示大院景、宣扬大院名,是地方戏曲与地方特色、地方习俗、地方故事、地方建筑、地方精神相结合而成的舞台艺术呈现,对地方戏曲突出地方又开辟了一种新的描述渠道。曾获知该剧2014年曾首演,后又今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重大修改提升资助,因为此次是首次观看该剧,所以并无法辨出此剧所受资助的重大修改提升过程是否已经完结。但相信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关注与支持,该剧是应该具有更大提升与进步的空间的,故而在略提了个人观点与意见的同时,更加期待该剧更加精彩震撼的舞台呈现。

青年戏剧评论家、中国晋剧艺术网站长 王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