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深植于心的戏曲情

2017-12-2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田 华
配图

山西是全国有名的“戏曲之乡”,也是“梅花奖”大省。灿烂悠久的黄河文化孕育了三晋儿女,同时也为晋腔晋韵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和深厚养分。

作为一个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山西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西儿”,从幼年始,即耳濡目染,对山西梆子酷爱有加。记得儿时,村里逢集赶会,必会请一台好戏,这也成了十里八乡的一件大事。每逢此时,村里人总会激动不已,每场戏开场之前,早早有一名家人扛着长凳在戏会场占据一个有利位置,更有邻村上下,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络绎而来;许多慕名远道而来的商贾小贩云集在戏台周围和村口最热闹繁华的十字路口,给平常寂寥的乡村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放学回家的学子顽童,忘记了瘪瘪的肚皮,第一件事就是在戏会场遛上几圈,看看平时鲜见的小玩意儿,或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悄悄聚集在后台津津有味地看着演员上妆、练功或是出出进进,以为莫大享受。

晚戏开场前,在家的我听到锣鼓声铿锵有力地传来,便按捺不住,急急地催促父母带着自己往戏场跑。节奏十足的鼓点,悠扬美妙的板胡声就像妙曼仙乐,伴着演员抑扬顿挫的唱腔和一招一式的表演,还有古色古香的服装,给自己贫乏的童年生活带来无限乐趣。散场之后,也总会意犹未尽地痴痴立于台下,期盼着台上的演员出来拱手谢幕。回家后,还总要缠着父母拿一些简陋的材料,粗粗地做一些官帽、髯口,披一件大人的长袖衣服,穿扮起来,学着戏中人物,有模有样地做个架子,咿咿呀呀地哼唱几句,心里觉得很是过瘾。

戏曲演员给大家带来文化享受,自己却付出艰辛的努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背后流下无数的汗水,才能换来观众的认可和喝彩。戏曲演员下基层演出也是很苦的,背井离乡,抛妻别子。乡下的条件也很艰苦,很难为远方到来的贵宾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住宿和生活条件。尽管从未有哪一个剧团和演员有过丝毫怨言,但淳朴的村人总会感到过意不去,争先把来到村里为大家服务的演员往自家拉,村里人也总以家里能有一位或几位演员临时下榻而自豪,仿佛觉得自己沾了戏曲的光。曾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有过一次演员留宿的荣光,现在还记得是晋中地区晋剧团的一对梨园伉俪。那时看着两位老师,觉得很神秘,很向往。

长大成年后,对梆子戏的喜爱丝毫未减,总会在生计俗务中抽身,捧一杯香茗,静下心来看一场戏,听一段唱腔,沉浸与此的心灵也在袅袅轻音中放松、净化。心中对山西梆子的那份感情,便如陈年老酒般随着岁月流逝而愈久愈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