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漫谈《山西地方戏曲》读本

2018-04-1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谢放

一、聊天畅谈,得来选题

选题是出版社对于准备出版的图书的一种设想和构思。对于今天我们这个图书出版大国而言,我以为,选题应该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意,一种超越前人、突出“个性”的闪着智慧之光的新东西;应该是知识与信息的对接,是知识与信息的碰撞,是长期的积累的一个迸发,是各种交流的一个汇集;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方案,是一种感性的意识觉醒。总之,选题是图书从创想到设计到实施的系列工程的“图纸”,是一本书或一套书成功的基石,当然它也是编辑工作的开始。

2017年年初,又到了一年一度策划下一年年度选题的时候。我的一位精通山西戏曲的老作者张林雨先生忽然来访。交谈中,受他的启发,我忽然萌生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出版一套校园读本《山西地方戏曲》呢?

经过认真思考、分析、核算后,我将此选题汇报给社领导。续小强社长很是重视,经开会研究后选题通过了。之后,续小强社长立即决定于春节后遍邀业界名家、教学能手、资深专家等专业人员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将本选题的基础夯实。

当然,其实这一选题来得也并不容易。有关山西地方戏曲的图书近年来在我社出版得较少,但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始,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情况:义务教育阶段是否有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是否会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儿,等等。

令人惊喜的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以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看来《山西地方戏曲》一书生正逢时,可以乘着政策的春风落地生根。

二、集思广益,多方请教

2017年2月10日,正月十四,《山西地方戏曲》研讨会按时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曲润海、省文化厅原厅长郭士星、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苗洁、戏曲专家张林雨、戏研所专家徐炳梅、省戏曲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栾波等一批山西地方戏曲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展开热烈的讨论。

山西戏曲品类繁多,剧种居全国的首位。全国共有394个剧种,仅山西一省,就拥有地方大戏与民间小戏合计52个剧种,约占全国剧种的七分之一。由此可想而知,作为校园读本的《山西地方戏曲》的写作难度。会上,仅就剧种而言,大家就有以点概面来写和面面俱到来写的激烈争论。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对我社所列写作提纲一一探讨,有肯定的,有否定的,我们都将意见一一记录。此次会议对作者的选择、开本的确定、写作方向的确定等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为出好山西地方戏曲的首部中小学教材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会后,我和社里的同事又去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戏曲职业学院、山西省戏研所等地查阅资料、咨询专业人士,为我们编好此套书做知识上的储备。

编辑这种职业决定了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一个杂家而不是一个专家。要想成为一名杂家,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面宽了,才能杂得起来,审读稿件时才能够多一些判断的依据。大杂家、小专家,这估计是每一个编辑的梦想。

其实,做编辑还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比如,虽然没有学习过戏曲,但通过大量强化阅读,我和同事已经对山西戏曲有了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审稿中,就可以调动自己的积累与记忆,对稿件做出迅速判断。

三、集中“兵力”,务期必克

为了保证选题的顺利落实,保证读本在当年9月中小学开学前就落实增订事宜,续小强社长特聘曹韧先生、张林雨先生为本书总主编。

曹韧先生为丛书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山西地方戏曲为载体的戏曲通识性读本:

从文化与审美的高度来认识山西戏曲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与个性。从哲学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山西地方戏曲,拓展对山西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本书将是山西地方戏曲普及性教育的开山之作,填补地方戏曲教育空白,将是我省第一套面向中小学生全面普及戏曲知识的读本。

划定了丛书内容:以山西四大梆子戏为重点内容,兼顾山西其他地方小剧种,以期读者对山西地方戏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

为此我们还邀请到了戏曲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郭汉城先生为本书作序并题写书名。101岁的郭老欣闻山西省要出地方戏曲普及性教育读本,立即挥毫泼墨,先生的一片支持教育、支持出版之心,令人感佩。

作者队伍也得以确定:苗洁,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徐秉梅,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张林雨,戏曲研究专家,研究员;栾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师;刘涛,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丽娟,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志永,太原市迎泽区作家协会主席等。

如此庞大的作者队伍,对我们编辑来说,无疑是工作量大增。首先,虽然这些作者都是戏曲专业的专家,但他们大都没有为少年儿童写书的经验,缺乏“放低身段”的意识。于是我们反复和作者沟通,希望作者能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戏曲专业知识,贴近读者生活经验,贴近读者认知基础,真正帮助读者理解戏曲,认识戏曲,从而喜欢戏曲。其次,既然是分级读本,那么内容上必有些许交叉,各读本差别应主要在于深浅。而对于同一内容,不同年龄段作者基于不同的经验,其表述会有差异。再次,内容上的交叉,交叉到什么程度,如何交叉,都是编辑在前期核定写作提纲、后期加工中要慎重考虑的重要方面。如此等等,不一一枚举。

这些困难,之前想得多,考虑充分,后期就后解决得快些。

2017年5月,作者全部交稿。6月,稿件三审完毕。7月底,图书印制完毕。

四、鼎力打造,三维阅读

为了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方式,丛书内容均由图书、光盘、数字化媒介三种方式呈现。

三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多维呈现内容,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增强本书的读者亲和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光盘按设定的大纲内容、编写体例,配套呈现相关视频内容。数字化媒介,依设定的大纲内容,配合图书内容,编制相应的数字化内容,与图书内容同步植入二维码,供读者利用网络阅读观看、收听相关内容。

至此,本套书完美实现了读本、视频、数字化三维阅读。

五、核算成本,打造品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选题的提出必须附上成本核算。但我以为,此类图书的推出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品牌账。

在目前中小学校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在戏曲教师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本套书在学校的推广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对于一个要在出版界打造品牌、经营品牌的出版社而言,就不能仅仅只算经济账了。因为,良好的品牌一经形成,不仅会对出版社现有图书的销售起主推作用,而且还会反过来吸引不少优质选题的加入。

建立品牌出版社、品牌图书,不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靠的不是包装、炒作。其实,能够称之为品牌的,且能够常盛不衰的品牌,绝对不是单靠包装与炒作打造出来的。

事实上,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上,我社已经有了《经典诵读》这一品牌图书,《山西地方戏曲》的加入势必会强化这一品牌,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

相信在之后的深度跟踪服务——在既有讲师团为主体的社、店、校三位一体的基础上,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戏曲名家、戏曲名剧进校园活动强力跟进后,此套书能够起到促进戏曲教育一步步扎实推进,浓厚校园戏曲氛围,丰富拓展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彼时,也就是我社品牌长盛不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