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艺术在新媒体的应用与实践

2018-07-2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雯

晋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无形遗产”,晋剧艺术展现出人类文明的智慧,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根据晋剧艺术的本质要求,探索和寻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传承的道路,更加利于晋剧理论知识的突破与进展。

近 20 年来,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也影响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使得晋剧艺术有了更高领域的发展。中外戏曲艺术家们,在利用传统媒介形式传播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媒介,新的技术在戏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

从晋剧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媒介的发展历程来看,晋剧艺术的传播先后以声腔、图文、印刷、电子网络的形式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传播方式,对促进晋剧艺术的发展,推进晋剧文化的普及有着重要的作用。

明清时期晋剧艺术的传播

早期的晋剧传播,是以文字形式和舞台表演的形式出现的。晋剧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礼节,也是大众的精神食粮。

从一些史记资料考证,早期的晋剧传播主要靠人与人之间相互的语言传播和戏本印刷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明清时期晋剧演出的信息,就是通过晋剧演员和民众间相互的语言来传播的。清代时期吴好山在《成都竹枝辞》中有写“听闻北门时演戏,牵连齐出内城来”,是讲在北门演戏的话,整个地方的人都能知道,大众间互相告知演出信息。在当时,全家出动去看戏去赏戏的不在少数,足以看出民众对于晋剧的热爱。

从山西艺术科技研究所的资料记载来看,自古以来就许多有关晋剧表演的文字记载,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也是晋剧发展的辉煌时期。通过手抄或拓印的方法,记录了许多的晋剧剧本,在当时广泛的销售,深得晋剧爱好者的喜爱,这也反映出当时民众的爱好和审美。给晋剧的表演方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元素,在明清时期,晋剧表演的影响力不亚于现在的电影自媒体。

手抄版晋剧剧本

改革开放初期晋剧艺术的传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于晋剧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使晋剧的传播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从之前的舞台表演形式和文字形式,发展到了以电子媒介为主导,印刷媒介相辅助的传播方式。

①纸媒的出现,相比较之前“口口相传”的晋剧艺术来讲,有了新的契机,报纸传播与晋剧艺术的互相借力,对晋剧艺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文艺类的期刊从戏评鉴赏等方面,对晋剧艺术起了极大的普及和宣传的作用,晋剧艺术的影响力也更为广泛。1978 年 9 月,第 2 期《文汇报》对晋剧艺术的相关信息做出了一系列报道。《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也都接踵开设了“晋剧赏识”“晋剧常识”等。

各大报纸对晋剧的报道

②广播的出现,为晋剧的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是晋剧文化传播中一个重要的承载体,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大部分戏迷都会通过广播来收听晋剧,大众通过点播晋剧节目的形式来收听,在当时的人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以及电视等各种媒介的出现,晋剧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危机,通过广播听晋剧的民众也在逐渐减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百家戏苑》的成立,为众多晋剧朋友带来了福音,大大提升了晋剧表演的质量。

③晋剧的音频录制和传播,无形中影响着晋剧爱好者的艺术认知。在 20 世纪 30年代发行的百代、胜利等黑胶唱片,是晋剧史上保留最完整的音频,收录了盖天红、毛旦旦等许多晋剧老艺术家的晋剧名段,这些宝贵的音频资料,同时让晋剧艺术在当下的时期有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越来越多的晋剧艺术家的唱段随着录音带广泛流传,遍布了山西的各个角落。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出现了音质和储存空间更完善的 CD 唱片,如《丁果仙专辑》、《晋剧皇后王爱爱》等晋剧名家的 CD,随着唱片的推广发行,录音带被逐渐取代了。

现有发行的晋剧唱片、光碟

④晋剧艺术和电影媒介的结合,展示出了晋剧艺术一种新思路。1955 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晋剧电影《打金枝》,是晋剧史上的首部电影作品。《打金枝》的剧本提炼了原著的艺术精髓,制作出了一部在晋剧电影历史上的经典剧目。在此之后,《三关点将》等更多经典的晋剧剧目不断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民众的视野中广为流传,这使得晋剧打破了原有的地域局限,让全国民众所了解,也拥有了更多的受众人群。在 2013 年,新编的晋剧电影《傅山进京》,以贴近时代的创新方法,又一次把晋剧电影的创作推到一个新高度,为晋剧作品做出了良好的典范。

1955 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打金枝》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晋剧电影《傅山进京》新闻发布会

⑤电视媒介的诞生,对晋剧艺术的传播有了更大的推广和普及,由声音的传播到声像的传播,由只能听到唱腔的时代转变到声像同时存在的荧幕。《血泪铭》是李希茂导演在 1980 年指导完成的首部以晋剧为主体的电视作品,之后相继尝试制作了《楼台会》、《孔雀东南飞》等晋剧电视作品。山西首部晋剧电视剧《塞北婆姨》,是2005 年由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在榆社拍摄录制的,该片由山西省著名剧作家、曹禺文学奖获得者张晓亚担任编剧,由曾执导《哥哥你走西口》、《村官》等剧的导演孙亚舒执捧,我省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爱爱、史佳花等演员联决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任跟心也有情客串。这部电视剧不论是从音像的制作方面,还是画面的艺术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给晋剧艺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晋剧电视剧的不断创新寻求到新的发展路径。

新媒体与晋剧艺术的融合

新媒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传播载体,晋剧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新媒体的融合必然使他们都寻求到新的机遇,这不只是时代的呼唤、大众的心愿,也是新媒体和晋剧艺术共同发展的必要过程。

晋剧作为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的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从而有效的广泛的传播晋剧艺术。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文化的存在,也为新媒体的推广方式和艺术价值带来了更深的高度,晋剧和新媒体的结合是建立在相同的需求和各自的优势上的。从网络媒体到手机电视,以及各类新媒体,新平台,都已经有很多戏曲艺术在其中的运用和推广。

晋剧在推广普及中有效的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晋剧利用广播、电台打破了传统广播的地域局限,在 APP 喜马拉雅 FM 的电台中可以收听到《晋剧艺术》、在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晋剧欣赏》中也可以一领晋剧的风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晋剧爱好者们都可以随时随地收听,真正做到了不受地域的影响和限制。也有许多展现晋剧艺术的魅力、推近晋剧艺术的发展为宗旨的电视类节目,由山西卫视精心打造的《走进大戏台》是一个很成功的典范,是一档融合了戏曲知识、文化娱乐以及晋剧艺术的大型综艺类戏曲栏目,在山西戏曲大省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结合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和名家参与表演、新人切磋、打雷等形式吸引着不同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促进了我省不同剧种间的交流,引领了晋剧艺术传承的一种新的形式。

新媒体和晋剧艺术属于不同的两个领域,但是两者间却有着相同的诉求,首先,晋剧艺术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传播晋剧的精髓指出,得到更多群体的关注;其次,新媒体也必须寻求更多更好的文化信息来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融合,也更好的造就了彼此的成长和提升。

通过新媒体的有效传播,晋剧艺术从一个单一的老年群体中扩大了观众群,尤其是使用新媒体的年轻一代,通过这种形式的传播,使各个人群都可以接触和了解到晋剧。而把晋剧艺术用到新媒体的传播中,也让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文化涵养和艺术价值。晋剧的受众群体也很庞大,开发并且带动这个群里的消费,也是具有很大的经济市场和效益的。

晋剧与新媒体的应用分析

在新媒体的传播中,晋剧也有着自己的创新和特色,无论是从晋剧网站、还是 APP的推广,都有很好的传播模式。

晋剧网站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以及不同的领域,都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晋剧艺术的发展也需要网络的传播与推广,近年来,网络中关于晋剧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加。2012 年 11 月,由山西嘉艺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王嘉戏剧工作室主办的“山西戏剧网”诞生了。

网站中大小版块共设有 13 个,内容推送以我省戏曲艺术的实时新闻为主。主版块是“晋剧资讯”,是以政府对于晋剧艺术的重视和传承为主要内容,其中分别罗列了晋剧演出的实时更新、晋剧人物的介绍、晋剧流派的分析以及院团机构的设立;其余的版块分别推送了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京剧、地方小戏以及二人台的相关新闻资讯,还有一些其他戏剧和艺术的介绍和宣传。在图库部分,发布了晋剧以及其他剧种的演出剧照,点击图片即浏览此剧的详细演出内容介绍;在网站的底端,详细罗列出了山西戏曲的所有剧种,其他剧种和艺术,也有 13 个相关链接。山西戏剧网网站的推行,不仅是晋剧迷的一个福利,也为推广山西文化产业和传统艺术传承的一个方向标杆。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晋剧艺术的发展,也增强了艺术家与晋剧爱好者的互动,为晋剧艺术今后的发展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山西戏剧网首页

晋剧在微博中的运用

微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 APP,它的使用门槛并不高,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使用,受众人群非常的广,有很多晋剧名家都开通了微博,为晋剧艺术之后的发展道路做出了有效的推广和宣传。

谢涛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遗传承人、二度“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在 2016 年,谢涛注册了名为“谢涛晋剧演员”的微博,其微博的内容,基本都原创微博,大多是在各个地方的晋剧演出,为晋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力。还有国家一级演员、丁派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分会理事孙红丽老师,等等的晋剧艺术家们,他们通过发布微博的形式,普及和传播着晋剧艺术,与晋剧迷们积极互动,晋剧爱好者也有微博粉丝号来吹捧自己喜爱的晋剧名家,如“向老师致敬”、“谢老师实至名归,感谢您给戏迷朋友们高品质的剧目”等等很多的留言互动,这些都给晋剧艺术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能量。

 晋剧名家与戏迷的微博互动
晋剧艺术家微博的运用

晋剧微信中的运用

微信相对于微博来说,受众面比较小,只有相互的好友间才可以看到信息和朋友圈动态,而微博则不需要关注也可以搜索到对方的信息,开放性较强。目前晋剧在微博和微信之间,更加倾向于微信的推广,如“山西晋剧大全”、“山西晋剧戏”、“梨园晋剧网资讯”等众多微信公众号有 50 个之多。但是这些公众号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推送信息,也没有宣传的渠道,点击率很低,没有起到推广作用。而且大部分老年群体对于微信的运用不是很熟悉,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微信,很多晋剧资讯都需要通过年轻群体来转述告知,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晋剧在微信中的推广作用。

晋剧在微信中的管理运用,应该更贴合实际,比如,每场晋剧表演,演员们都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转发有关演出的公众号信息,让大众一目了然的看到演出资讯,更加主观的推动观众的能动性;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抽取幸运观众,从多方面让更多的受众群体观赏到晋剧艺术;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积攒看晋剧”的方式,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对于运用微信较少的老年群体,可以通过进社区宣传的方式,引导和指导这部分群体来使用微信,接受新的推广方式,更为便捷的获取晋剧资讯。

晋剧的微信公众号

晋剧在动画中的运用

动画为晋剧的传播开辟了一条富有独特意义的道路,动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载体,与晋剧的唱念打做等独特的表演形式结合,以现代的手法创造了传统戏曲新的传承方式,做出了一定的成效。由湖南京剧团的下属公司,京鹰文化传播编剧创作的第一部晋剧原创经典动画《凤台关》,在人物的服装表情设计上,还有表演环节的动画制作种都别有一番晋剧的风味。在中国国际动漫大赛的第三届比赛中,因为动画的形象和动漫特效出色的设计,赢得了国内外评委很高的评价。《凤台关》这部戏曲动漫,不仅是为中国增加了知名度,在创作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晋剧动画片的创作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为创作更多新的晋剧动漫作品打好了基础。

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我们要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来推广晋剧艺术。如“山西省某文化企业的宣传选择,可以用 flash 动画的形式,制作一部以晋剧人物形象为主题的宣传片;还可以将晋剧人物形象作为山西省文化宣传的主题,通过各类媒介形式,推广山西的传统文化,宣传晋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凤台关》动画人物形象

总结与思考

晋剧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新媒体又是新的传播形式,他们之间需要彼此合作、彼此借力、共同进步,这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以及客观的规律,但是再具体的运用中,出现的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趋势与方向

戏曲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受党和政府的重视,以文化强国、以文化强省、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传承传统艺术,来提升我国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造就当代戏曲文化。

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相对完善的技术,用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来实现晋剧艺术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满足大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内涵,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

依据本文对新媒体和晋剧艺术的分析、时间,总结出以下五个观点:①晋剧在不断地寻求和发展新的传播模式及方法。从传统的戏曲舞台、地域性的传播,逐渐发展成大众化的、跨地域的、多层面的传播。②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加广泛、更加快速的让信息传播,使大众在创造和接受信息中互换角色。③晋剧经历了明清时期、纸媒时期、广播电视的时期,现在正在走向新媒体时期。④新媒体的形式较多,新的媒介为晋剧艺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开辟了新的思路。⑤新媒体和晋剧艺术的交汇中,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喜马拉雅 FM 收听《晋剧艺术》,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晋剧欣赏》,晋剧原创经典动画《凤台关》等,也从体现到了不足。

忧虑与问题

在运用新媒体的时间过程中,也相对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①从看法上来讲,晋剧的从业者们对新媒体的作用及价值应该有新的了解。②从实践上来看,在新媒体和晋剧艺术之间,有许多新的空间可以运用,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思考。③在晋剧传播内容的质量中来讲,网络上有许多对晋剧艺术的不解和误导,加上现在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去创作和传播,这使晋剧艺术的质量良莠不齐。④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尤为重要,许多网络直播并没有经过相关单位和艺术家的统一,就在播放、翻拍和非法录制晋剧艺术,危害着我国艺术市场,也不尊重艺术家的辛勤创作成果。

晋剧的发展思路

新媒体的时代下,我们更应该有效的发挥媒介的资源优势,在晋剧艺术中更为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晋剧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会给我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网络游戏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艺术载体,富有极大的时代感,对以现在的青少年而言,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对于网络游戏的发展,并没有太多自己的开发研究,而运用戏曲的元素对网络游戏进行创作也没有先例。我们可以把新媒体和晋剧相融合,将晋剧人物的特征、动作、独特的服饰等方面,创作出有特色的地方戏曲。同时,也让游戏玩家们从游戏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在意义和忠孝礼贤,认识到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媒体的发展,也使许多新的艺术类型媒体相继出现,微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戏曲艺术与微电影相结合,既展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特性,缩短了表演周期,也为微电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在 2015 年 7 月,首届中国戏曲微电影大赛在北京开幕,为晋剧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有效的运用新媒体,不仅有利于传统戏曲更加广泛的传播,也对晋剧艺术的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多的思路和意义。在媒介载体的改变下,对晋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会更加的专业化,晋剧艺术的发展会更为广阔,越来越多的媒体传播方式等着我们去发掘。

——摘自中北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王雯学位论文《新媒体时代下晋剧艺术的管理与推广》,校内指导教师温洁,校外指导教师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