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太原工人俱乐部”:追戏一族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

2019-01-1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马绍民

解放路225号,是“太原工人俱乐部”的门牌,但很多人称呼它为“建筑工人俱乐部”或“建工俱乐部”。“建筑”两个字的文化印记,早在它1958年夏秋之际落成时就深深烙下了。只有新中国第一批太原建筑工人才知道,这是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建筑工人,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为他们自己砌筑的文化娱乐场所。“建筑工人俱乐部”更名为“太原工人俱乐部”,是因为主管部门由曾经的市建工局转为市群艺馆,最后又变成市总工会。

年纪在80岁开外的老太原蒲剧戏迷至今津津乐道,俱乐部建好的当年初冬,就接待了久负盛名的“晋南专区蒲剧院一团”全省巡演太原专场。那时,拥有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等名角儿的晋南蒲剧院刚兼并了“省字头”的“山西省人民蒲剧团”,又携晋京献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好评的精气神儿,对演出场所的条件和环境都极为挑剔。但他们在太原城遛了一圈儿,就对崭新的建工俱乐部一见钟情:这里不仅有太原最新最考究的剧场装修,还能容纳创纪录的1200名观众。

剧团扎在这里一演数天,剧目不仅有蒲剧传统戏整本的《薛刚反唐》,还有蒲剧“第一花旦”王秀兰的《卖水》、“须生泰斗”阎逢春的《杀驿》、“十三红”张庆奎的《观阵》、花脸名角杨虎山的《朝房》等折子戏专场,使得省城蒲剧爱好者们群情振奋,导致每场戏票提前好几天就宣告售罄。当时省城屈指可数的剧场条件和观赏环境,也空前调动了台上台下的激情,当王秀兰《卖水》中饰演的梅英轻移莲步、台上唱出著名唱段“表花”,她莺啼百啭般的“正月里迎春花黄灿灿”的尾音未落,台下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好声。今天看来,那拨蒲剧顶级艺术家的展演,不仅是这座俱乐部历史上的盛事,也是省城戏曲演出史的盛事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从此开启了建工俱乐部省城戏曲演出重点场所的大幕。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太原杂技团、话剧团、实验晋剧团等演出团体的最中意、最惬意的根据地,携妇将雏到建工俱乐部看大戏,也是太原追戏一族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

俱乐部也曾是长长的解放路上堪与宽银幕电影院、七一礼堂、解放电影院比肩而立的一流电影院。上世纪70年代,外部更高大、内部更敞亮、设施更先进的省府七一礼堂建成后,建工俱乐部的戏曲演出盛况不再,除了接待大型集会和政治理论学习、比如“太原工人学习毛主席四篇哲学著作辅导讲座”等,只余零星电影放映业务。进入80年代,还没有等寂寥已久的电影放映缓过劲儿来,起于东南沿海城市的录像厅潮水一样卷地而来,脚臭味儿熏人欲倒但通宵营业的录像厅得到大鬓角后生和喇叭裤女孩儿的追捧,已更名为“太原工人俱乐部”的建工俱乐部无法抵御扑面寒流,电影票窗口在90年代末彻底封死。俱乐部不可免俗地把小房间辟为录像厅,大场地拆掉坐椅改成旱冰场。这个时间段,“吼吼哈哈”的港片打斗声混合着旱冰场内盘旋上升的喧嚣,成为这里最具标志性的魔性录音。

而这段录音,几乎成为这座建筑发出的与文化娱乐有关的最后的声音。属于低端消费的录像厅和旱冰场昙花一现,很快归于沉寂。太原工人俱乐部酝酿着新的转型跨越,它这次挥手告别自己的文化娱乐时代,纵身跃入商海,转身变为一座大卖场。一个清晨,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这里经过时,惊奇发现俱乐部新装修的淡绿色玻璃门脸上,高高镶嵌着“金梦家私”四个亮光闪闪的大字。

俱乐部不温不火的家具城时光延续了三四年,当我从这里为老父选了一张厚实的麻将桌和四把结实的实木靠背椅、为女儿买了一张蓝白相间的单人席梦思床、为自己挑了一只雅致的羊皮灯罩台灯后,它就再一次迫不及待地扭身变脸。这一次,原来弥漫在大厅内淡淡的桌椅板凳油漆味被浓郁的东南亚咖喱饭味取代,它的新名字是用漂亮的隶书写成的“泰国菜馆”。

这是当时太原北城地区最富有域外风情的特色餐厅了。进入门厅,小桥下流水如镜,木廊旁绿叶婆娑,当装扮成泰国女孩的迎宾小姐一声“萨瓦迪卡~因地冬啦~”,让食客们不由住步随之合掌颔首。这里最受太原食客欢迎的饭食,是一款泰语音译过来的“冬阴功汤”,“冬阴”指味道酸辣,“功”是大虾,意思是酸辣虾汤。但据说这汤来头不小。典故出处是18世纪泰王宫某公主偶患微恙,茶饭不思,贴心的御厨精心制作了开胃汤,公主食罢通体爽畅,不治而愈。于是大喜过望的国王将此汤钦定为“国汤”。

不知何故,太原北城消费者没有可持续地捧场混合着很多香料的酸辣虾汤,没两年,门庭若市的泰国菜馆就变得门可罗雀,最后鸣金收兵、关门大吉。

工人俱乐部再次开门迎客时,变成了一家看上去不错的洗浴中心。但仿佛这里的蒸汽浴只开张了一年多时间,洗浴中心也草草撤了。再后来,这里变成几家以中小学生课余补习、影视艺术培训为主的社会办学机构扎堆聚集处,北边小楼开设起戏曲茶社,南面建筑内驻进一所幼儿园,工人俱乐部似乎试图努力复苏自己曾经有过的文化艺术色彩。但随着纵贯南北城的太原地铁2号线施工,解放路和北大街一封路,出行不便的俱乐部大门再次封闭,这距它1958年首度开门,刚好过去了整整一个甲子。等两年后地铁疾驰而过时,耸立在出入站口的它会以什么模样重新开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