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春娥教子 唱情表心——对晋剧《三娘教子》王春娥的新认识

2019-06-2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党月萍

戏曲艺术素来“以歌舞演故事”,作为一出久演不衰的戏曲经典传统剧目,《三娘教子》数百年来频频亮相于各大剧种舞台。《三娘教子》又名《机房训》,是一出以青衣为主的传统折子戏,唱功繁重。该剧熔铸了三代晋剧人的辛勤汗水,可谓是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在山西省内广泛流传,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更是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的代表剧目之一。同时,此剧也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多年的教学保留剧目之一,通过这出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与细腻的表演功力。

儿时,我就喜欢看晋剧《三娘教子》,一心想早日学习这出戏。1993 年,我如愿以偿,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现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主工晋剧青衣。有幸得到田桂英老师的垂爱,开始向田老师系统学习晋剧《三娘教子》,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当时我只有 18 岁,一个未婚少女,对于剧中王春娥作为母亲的身份理解不深刻,只能是尽力去模仿。但每个身段动作、每一句唱,我都认真去学。田老师更耐心教导我,说等我长大了当了母亲后就会演得更好。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太懂田老师说的意思。现在,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有了生活经验,尤其是有了母亲教育孩子的感受,就理解了田老师当年的那一番话。时至今日,田老师一字一句传授、一招一式指导的情形仍历历在目,也使现在的我对晋剧《三娘教子》中王春娥这个人物形象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多年的不断演出与教学实践,晋剧《三娘教子》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但在每次演出和开课前,我依旧会非常认真地投入到塑造王春娥这个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中。

2016 年 12 月,我接到了晋剧《三娘教子》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的演出任务。此前,虽然我已演出过多次,但多是露天剧场的下乡演出。为了此次更好的剧场效果,演出前我每天都在琢磨与练习,还请我的师父王爱爱老师给我精加细修。王老师在认真看完我的排练后一一指出问题与不足,之后又一一示范于我,逐一分析人物,讲人物之间的交流。王老师表演的真实、细腻、生动,使我对这一课、对王春娥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升华。之后,我又多次观摩学习了王老师演出《三娘教子》的录像资料,品味出王老师对人物的准确把握,那就是一位生活中的慈祥母亲。反观此前我塑造的王春娥似乎就有些夸张,有些疯、有些泼。一位慈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会总是训斥的态度,这一点值得我反思。王老师曾说:“王春娥是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人,她的修养非常高,没有好的修养就不会年轻守寡来抚养遗孤。因此我们在舞台上,一定要呈现一个稳重、大方、有骨气的王春娥,不能受点挫折和打击就接受不了,就大发雷霆,一定要有涵养。在演唱上,不能一味的喊,一定要从人物出发,唱情感,要掌握好唱腔的三要素:字、情、味,要掌握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韵味醇厚等技巧。”正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又重新梳理了对王春娥这个人物的理解,并对唱腔的处理及表演风格做了细微调整。

首先,从人物理解入手。中国戏曲博大精深,通过演员的表演与演唱把戏文呈现给观众的同时还能教化观众,也教化了我们戏曲人。在我的脑海中,王春娥是一个勤劳、善良、贤惠、知书达理、有思想的母亲,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以苦为乐,立志教子成才,她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着我、影响着我。她是古典戏曲中青年寡居且独具特色的典型劳动妇女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以她为榜样。

其次,在演唱处理上,对唱腔的唱法与技巧做了变化。戏曲具有很强的情节性,而唱腔正是依据剧本的情节而逐一展现。所以,唱段不仅具有性格化,而且具有情节性。戏曲唱腔讲究字正腔圆,字正腔圆是唱腔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腔中之“字”,首先是为了让观众能听得懂,传达词义、表达声情,达到“传情达意”的演唱效果。在多年的教学与演出中,我对唱腔的理解与运用有所感悟,在每段唱腔中都有新的认识与理解:要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巧妙处理。

《三娘教子》全剧共六段唱,本文主要讲述五段。

第一段唱为王春娥出场的几句【夹板】,此处运用中速节奏愉悦地演唱,表现王春娥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儿子报有希望与寄托的内心情感。演唱要愉快的表达,切不可老气横秋、死气沉沉。

第二段运用了 【导板】【平板】【夹板】【二性】四种板式来完成。这一段唱的内容是王春娥对英哥的哄骗有些担忧,在这里将古人勤奋学习的事迹讲述给英哥。唱这段腔时要一字一句的运用 【二性垛板】来处理,表现王春娥对英哥的耐心教育。该段有两处需要特殊情感的处理,声音要有所变化。如:“今日里若不把儿来教训”的“训”字,声音一定得含住,不可大声直呼。这个“训”字隐含了它的潜台词,再加上身段动作 (用单指指向远方),表现了王春娥对英哥的将来有所期待,此后便通过讲述古人的事迹来教育英哥。另一处,在“手执家法将儿打,举重落轻戒儿行”的两句唱腔中,“打”和“轻”字的处理。“打”要收得快,用倒吸气来表现人物,同时配合表演,把家法压下后迅速收回,表现王春娥不忍这样做;“轻”字要轻轻唱出,用一种思考的情绪来演唱,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第三段“小奴才一言问住了我”用【平板】【夹板】【二性】来完成。前五个字是用了【平板帽子】,从“问住我”这里转入【夹板】。这段唱腔节奏变化大,尤其是第一句的“才”字要拖六拍,来表现王春娥被英哥问得哑口无言,内心纠结,情绪低落。演唱时,嗓音得含着唱,如若大声去唱,就难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唱腔是为剧情而服务的,因此一定要符合人物情感,达到情腔共融、情真意切。当唱到了后几句“我为你……”王春娥情绪转变,唱出了对英哥质问的口气,每个字都如“珠落玉盘”般的清晰干净,口齿利落,同时配以步步逼近的动态表演,衬托出王春娥含辛茹苦却苦不堪言的纠结内心。 

第四段“小奴才讲此话太性傲”用【紧夹板】来完成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段唱节奏一定要稳,虽是【紧夹板】,但要做到“快而不赶、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字字清晰、句句流畅”,从而表现出王春娥怒上心头,一气之下,不忍打子便打断机头,表现出她要与英哥断绝母子关系,不再教养遗孤的愤恨心情。而这段唱也是考核晋剧青衣演员演唱功力的试金石。

第五段“老薛保跪机房苦苦相劝”是《三娘教子》的核心唱段。这一段唱用了【平板】【夹板】【二性】这三种板式来完成,唱词长达 60 多句,讲述了英哥的身事与王春娥对他抚养的艰辛。开头的“老薛保”三字要满腔满调、有力度地唱出。其中,“保”字要拖六拍,要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与轻重缓急的掌握,要表现出王春娥的为难情绪。这里要利用带一些哭腔的处理来表达王春娥对英哥与这个家的不舍。到了慢板的时候,要一字一句交代清楚,不要“以腔行字”,而要“以字行腔”。我们常说:“字是骨头腔是肉”。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字的处理,字正腔圆、腔由字生,是我们戏曲唱腔艺术的特征之一。再到快板时,要做到口齿利落、干净有力、气息流畅,声音浑厚饱满。这就是我们说的表演要与唱腔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使观众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再次,我将外部表演方面的处理与唱腔同样划分为几个层次。戏曲的表演手段是“四功五法”。“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五法”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由于篇幅所限,我在这里只论述“四功”中的“做”,用做功来体现王春娥的情感变化。戏曲是“歌舞演故事”,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演故事”在于演“人”,演“人”在于演“心”。表演要注意每个细小的动作,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抖袖、一提袖,一举手、一抬足,都有它的内在情感,不能在舞台上毫无章法的乱跑乱窜,演员不在人物情感里的表演便是失败。

第一,上场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用“二糜子”音乐上场,中速步伐,精神饱满,眼睛明亮,织布动作娴熟明确,表现出一个勤劳的劳动妇女形象。

第二,英哥回家后,王春娥用一个望天的眼神来表明天色尚早,英哥是逃学回家。此时,王春娥对英哥的耐心教育表现出一个慈母形象。即使她拿起家法也是唬吓英哥并无真意,将家法打下后立马收回的动作也表现出王春娥对英哥的爱与不忍。

第三,英哥的一句话造成了全剧的矛盾冲突:“要打打你那亲生儿子,打旁人家孩子你就不害心疼”。王春娥对英哥的这句话是那样的吃惊,有口难言,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时,她的双手微颤,家法从手中掉落。随着音乐起落,眼神慢慢转向英哥,最后做一个欲晕的动作定格。这里的表演也随之有些变化,和之前的动作与情绪要有所区别,腰身要含一些,动作要缓慢些,不可张牙舞爪。

第四,在被英哥二次顶撞后,王春娥的反应比上一次更强烈。王春娥在此处的表演要双手颤抖,怒斥英哥,用外在的表演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时台上的三人要有王春娥追、薛保拦、英哥躲的表演,三人的表演要融为一体,表现了王春娥欲打不能,一怒之下打断赖以生存的织布机头,令人顿感天塌地陷,整个剧情也在此处达到高潮。

第五,在薛保的哀求下,王春娥无奈地用了三个不同的“哦”来表现她此时的心情:第一个“哦”是她看到年迈的老人给她下跪,她于心不忍、纠结的心情;第二个“哦”是她看到不懂事的英哥席地哭泣,对他爱恨交集的心情;第三个“哦”是她因自己十年的辛苦反遭今天的奚落的内心外化。虽然都是“哦”,但是每个声音的强度不同,每个眼神及动作的内涵与思想感情也都不同。演戏要全身心的去投入、去塑造每个角色。在《三娘教子》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表演便是核心唱段中的“拉椅子”,表演的时候椅子拉的要轻巧,要让观众看上去是很平稳的移动,不能前后晃动,如果观众看上去很吃力,这样的拉椅子便没意义,反而适得其反,有损人物的舞台形象。以上便是我对晋剧《三娘教子》中王春娥人物塑造的体会与认识。在表演与演唱方面,我尽量做到“学院派”的风格,大气、得体、优美,符合剧情人物,体现王春娥的善良、善解人意、知书达理与宽宏大量,表现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与爱。《三娘教子》与《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所提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互为呼应,都是歌颂母爱的伟大,这也是这出戏的意义所在,对我们这些当代妈妈们也有所教育与启迪。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戏曲艺术自然离不开戏曲教师。如今我更加热爱我的这份职业。这些年,国家愈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戏曲艺术更是青睐有加。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一位戏曲教师,我将在今后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致力于传播推广戏曲文化,通过戏曲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都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新一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