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井陉晋剧舞台的天路情

2019-10-27 发表|来源:苍岩文艺|作者:韩冬梅

——井陉县晋剧团新编现代戏《天路情歌》的台前幕后

《天路情歌》王保龙/摄

10月10日晚7时,井陉矿区东岗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院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井陉县晋剧团新编现代戏《天路情歌》巡回演出第一站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井陉天路自2018年10月开通以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这条路串起了一个个古村落,它不仅是一条旅游路,更是一条致富路、一条不平凡的路。井陉天路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激励着所有的井陉人,更是鞭策着井陉县晋剧团的每一个人。井陉县晋剧团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将天路故事改编成现代戏,将天路精神以戏曲的形式广泛传诵和弘扬。

万事开头难,排新戏首先必须有好的剧本,王春明、焦有生担当了编剧重任,二位通过实地考察、广泛走访、与村民交流等多种形式搜集第一手资料,最终从众多资料中遴选出羊倌让地、拴柱迁坟、老板捐款三个真实故事。接下来是编写唱词,剧中仅主要人物就有十几个,每个人物定位、角色不同,上千句唱词均要量身定做,作为现代戏,语言既要通俗易懂,还要合辙押韵。他们二人在屋里一写就是一天,十天后,经过数次打磨、修改,多达95页的剧本终于完稿。

有了唱词,下一步便是作曲,每一句词的配曲都不同,工作之繁重可想可知。唱词作曲完工后,便是乐队录音。演员们先根据录音小样自行学习,每个人从早到晚抱着手机,不是看新闻,不是聊微信,更不是玩游戏,而是认真地根据录音进行学习、调唱。他们根据人物的表现、剧词的表达,在声腔上有了新的创作,直接提升了晋剧的格调。因为是现代戏,不能勾花脸,演员们就在眼神、形体、神态等方面狠下功夫,演员们之间互相征求意见,然后再根据导演的要求和自己的体会进行提升与改进。剧中有一个退休老教师的角色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团长尹海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贾海珍,他一听说排演的是歌颂天路精神的剧目,二话不说,欣然接受。贾海珍已经从剧团退休多年,身体也大不如前,但是面对高强度的彩排、大容量的训练,没提一点要求,不要任何照顾,不仅演好自己的戏份,更是把多年的舞台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演员。剧团的每一位演员都像贾老一样严谨、认真,即使是一句台词也没有的演员也都认真对待,用心演绎,因为他们始终认定一个道理:技艺有高低,角色无大小。

单独练习结束后,便是最终的大联排,这时距首演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排练进入白热化阶段,从每天早晨8:30到晚上22:30,除了午饭、晚饭,其它时间全部连轴转,剧团的每一个人都是早出睌归、废寝忘食。联排中,导演王春明和张海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唱惯了古装戏的演员们正陷在程式套路的泥沼里,人物的表现、唱腔的定式深深烙在演员的表演中。但《天路情歌》作为现代戏,必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王导、张导坚持改变演员的固定套路,紧抠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有时候,一个唱段、一个动作都要想很久,要反复琢磨、数次演练,有时候甚至会因与演员意见不合而争得面红耳赤、一天下来,喊哑了嗓子、站酸了腰腿。大家尝试了各种办法,就这么摸摸索索找到最好的表现。

电影拍得不好可以通过后期剪辑来弥补,但戏曲是现场演出,有一点闪失便前功尽弃,作为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而着力打造的剧目,上到团长、下到编剧、导演、演员、乐队、道具、灯光、舞美……全团上上下下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天路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他们砥砺前行。

9月22日晚,井陉剧场,台下掌声雷动,观众热泪盈眶,《天路情歌》首演获得成功。10月10日,巡回演出第一站同样收到了良好效果,观众反响强烈。

 井陉晋剧在今天仍面临很大的困境,传统乡村市场在渐渐缩水,城市的新青年对新晋剧的了解也远远不够。无论是宣传、还是排戏,处处要与钱谈话。井陉县晋剧团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天路精神,在困境中思索着更多的办法,用有限的资金,仅用短短40天就排出如此高品质的剧目,无论在人物的塑造、剧本的创新还是唱腔的改编上,正慢慢和高雅同步、正渐渐与现实靠近。这一切不仅是因为天路精神的激励,更因为井陉县晋剧团一班人有着一颗要带井陉晋剧走向大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