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美的追求 ——浅谈表演晋剧《杀驿》的体会

2021-08-0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珍如
王珍如正在辅导弟子排演《杀驿》

《杀驿》是一折优秀的传统剧目,有不少名家都把《杀驿》作为展示自己艺术才华和功力的剧目。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是我的师傅,她演出的《杀驿》不同凡响,脍炙人口,她出色的“帽翅功”堪称一绝,是后世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2002年冬天,我精心排练折子戏《杀驿》,进京参赛,凭着扎实的功底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多层面、多角度塑造了吴承恩的形象,一举摘得第二十届梅花奖桂冠。这可是戏剧界的最高殊荣,20年过去了,我念念不忘,一直希望将经典剧目《杀驿》传承下去。

2020年5月21日,王珍如晋剧艺术工作室在晋中市艺术学校挂牌,传承传统剧目《杀驿》被列上日程。

《杀驿》要用到帽翅、髯口、甩发等多个戏曲技巧,难度很大。在传承排演过程中,如何兼容百家之长,开拓创新,成了排练中的首要难题。

排练一开始,自己还真有些拿不准。导演的要求十分苛刻,从剧中人物的历史背景上启发我。吴承恩所在的南宋朝廷,皇帝昏聩、太师专权、强兵压境、宋室南迁、北方大部分疆土丧失,借长江天险孤守一隅苟延残喘,耿直正派的吴承恩,与当朝权贵格格不入,受到太师徐彦之的迫害,被贬芦州当了名小小的驿臣。他的忧愤苦闷,报国无门,怀才不遇,郁结惆怅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何把这些历史事件、剧中主人公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在舞台上,体现在形态中,让观众看到、感受到?着实不易。如张庚先生说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动作外化出来,让观众明白无误地去感受”,却是非常之难的。当然,在体现吴承恩这一人物内心活动,特别是王彦丞拒不相认,差官又送来将王犯立即就地处决的矫诏时,吴承恩这段近乎独角戏的表演,不少演员都有十分精彩的表演,时而提袍甩袖,时而抖鬓抖须,运用自如的“帽翅功”,都可以原样不动地搬过来。

但我没有这样做,导演也要求我不要这样做。这些精彩的表演技巧只让我借鉴,而不能照搬。要有自己的创新,要有自己的追求。追求在哪里?通过长时间的排导和实践,我渐渐悟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美的追求。

在形体上,追求舞蹈美和雕塑美。在戏曲舞台上,美就是真的表现力,就是真的生命力,就是一切。没有美,便不会有真正的戏曲艺术家,也不会有真正的戏曲艺术。

在《杀驿》中,我塑造的吴承恩,是一位舍身救友、为正义而死的仁人志士,在表演上就是力求要美,在美中求真。例如,当吴承恩下决心替王赴死,提笔挥毫在墙上书写自己的心迹时,我采用舞动水袖打扫墙上的尘土,这一舞蹈化的外部形体动作,既表现了吴承恩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人物性格,也给观众以唯美的艺术享受。

在舞蹈动作的同时,我还加上几句吟白:“今晚我替王兄一死,尽忠取义、忠义双全,看来是死得值得、死得应该、死得其所。”演到此处,我内心抽泣、面部冷峻,一束追光打在身上,犹如一尊雕塑,让观众不禁肃然起敬,把一位舍生取义、忠孝仁义、有血有肉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在台词念白上,我力求做到吟诵美。每一句台词念出来,力求做到四声抑扬,有腔有调,既要节奏停缓,又求疾徐顿挫,在展现吴承恩忧愤苦闷心情的念白时,并伴有相当美化的长音与尾音。音乐倾向特别强烈,好似宣叙、咏叹,淋漓尽致。在表现吴承恩接到矫诏,“上写史官司王彦丞”,一惊,“诽谤朝廷,诬陷太师,将王犯就地处决,取首级进京。”这一段急促、快速的念白时,义愤填膺,一气呵成,如山洪乍泻,如倒海翻江。不仅在内容上充分表现了吴承恩惊慌、焦急、颤栗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通过戏曲化、节奏化的念白,化文字内容的震撼美为语音美,变视觉艺术为听觉艺术的创造中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欣赏。

在歌唱行腔上力求韵味美。通过排练《杀驿》这个剧目,努力学习和下功夫探讨晋剧这一种特有的旋律。探索其内涵和规律,自然也必须包括声腔的准确,饱满圆润、轻松自如,胸鼻头腔共鸣,将节奏对比、力度对比、音色对比和气口等,作为声乐艺术的普遍审美要求和艺术技巧,例如:……大祸已到,可叹你一身正气,命赴阴曹,仁兄啊……

当然,在充分发挥晋剧声乐美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借鉴了越剧 “平板”唱法,字字血泪,声声如泣,如深山空灵,如寂寞禅寺,而唱至“心焦急,恰好似滚油来浇”,这一动一静、一抑一扬,把吴承恩弄得撕心裂肺、无计可施。他救贤臣而无奈,扶大树于将倾的心情,表现得情真意切。

总之,诸多的美学追求都是为了刻画剧中主人公的“心灵美”。若没有这一点,就走向了“唯美主义”,达不到“美中求真”的美学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杀驿》每到一处,掌声、喝彩声不断,在进京角逐梅花奖的演出中,受到了专家和戏剧界同行的好评。从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和认可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戏曲艺术追求的信心。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激励下,我将竭尽所能,为晋剧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王珍如晋剧艺术工作室也将传承更多经典剧目,为晋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