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上马街》
简介
《上马街》是一部由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5位国家一级演员共同倾力打造的红色
晋剧它是继《傅山进京》《范进中举》之后又一部风格独特的精品力作。
一个小小的
四合院,《上马街》设计了5户人家:修车师傅车伍儿与两个儿子,小儿子是进步青年,大儿子是在敌军当参谋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大个子与媳妇孤苦相依,儿子被日本人炸死了;仇凤莲与英子,母女二人艰难相守;齐奶奶在院子里最有身份,是辛亥革命先烈遗属,说话分量十足;进山中学女老师徐光明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帮扶影响着院子里的其他人。从人物设置上可以看出,《上马街》是一部典型的群戏,主要人物11个,囊括了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的5位国家一级演员,包括谢涛、牛建伟、梁美玲、王波、郑海珍。“这个戏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太原解放前夕,上马街四合院里生活着一群底层民众,他们勤劳善良。在被特警处抓捕的关键时刻,地下党员徐光明将一份重要情报交给了修车师傅车伍儿。特警处为得到情报,断粮断水,逼迫威胁。院子里的百姓在困境中自发组织起来,最终送出情报城防图,完成了一项事关太原解放大局的特殊使命。”据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书记、副院长陶臣介绍,新编晋剧《上马街》以老太原旧有的地名、人物、事件、语言为主要戏剧元素,力图用浓郁的民情、民俗勾勒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底层民众的精神风貌,展现他们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我们一直在歌颂英雄豪杰,这回却将舞台让给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使他们从被遗忘的历史中走出来,以戏曲的形式和当今的人们会面。他们虽然平凡、渺小,但精神和觉悟同样伟大,同样值得我们怀想,这也是非常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
这些说着太原话、住在上马街、平凡而渺小的“小人物”,在历史大变革中,显示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觉悟。
排演历程
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近年来几乎是一年一台大戏,《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等剧,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向建党90周年献礼,他们一直在琢磨排一台有意义、有意思的现代戏。“题材的选择让我们动了很长时间的脑筋。
徐向前、太原最后一名步班邮递员王秋收等,我们都考虑过,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才将思路定格在‘太原解放’这个点上。”陶臣告诉记者,题材定下来之后,就开始配备创作团队。《上马街》是编剧赵爱斌和导演雷守正继《
丁果仙》《范进中举》《
傅山进京》后,两人与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再度合作。导演雷守正说,这部总长近两个小时的戏,从创作到排练只有短短的3个月。而排练时间更为紧张,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是在不中断正常演出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演员们常常是连轴转,下乡演出回来已是深夜,而第二天一早就进入《上马街》的排练。“之所以以‘上马街’定名,是因为这条街在太原很有名,这条街上的四合院是典型的太原民居。上马街一个被日本人炸掉一半的四合院,是这部剧从头到尾的唯一布景,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发生在院里。”编剧赵爱斌表示,该剧在风格上以写实为基调,凸显地方特色,以老太原的旧地名、人物、事件、语言为主要戏剧元素,力图用浓郁的民情、民俗勾勒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底层民众的精神风貌,展现他们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
导演雷守正认为,这部剧的内容大于形式,在舞台的整体呈现上,结合当代观众的观赏趣味,在叙述节奏和程式运用上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为的就是—追求真实。“排这部戏难度很大,与以往的传统戏有很大的不同,程式上的东西少了些,而是力求真实。因为唯有真实,才能打动观众;也唯有真实、可信,才能更加感人。”
作为献礼题材,《上马街》最为难得的是没有板起面孔向观众讲政治,而是将目光锁定在寻常百姓老院子,运用极具特色的晋剧艺术带领我们走进文化古城老太原,走进这些个体的心灵深处。进步女士徐光明为党的事业光荣献身;修车师傅车伍儿临危受命“问良心”;还有正义的齐奶奶守节守义共荣辱……他们鲜活地向我们走来,尽展其真实又纠结、复杂又曲折、光明又隐秘的内心世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在以往的宣传中,好像只有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才投身‘革命’,草根们的所谓革命是迷茫的更是懵懂的。但不能否认,三教九流、走卒贩夫等等,才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砖瓦草木。他们可能不具有救国救民的大志向、大胸怀,但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甚至庸俗的人,在关键时刻,却也有意想不到的大无畏。”
陶臣表示,《上马街》就是一改往日旧习,从草根写起,以太原老街、老人、往事为题材。展现了这些足以称得上民族的脊梁的小人物身上的大无畏精神。
主要演员
谢涛、
牛建伟、梁美玲、王波、郑海珍等5位国家一级演员、9位“杏花奖”获得者出现在同一部剧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上马街》几乎集结了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团的“精锐部队”,真可谓“重磅打造”。
主演牛建伟,中国戏剧“金三角”调演表演奖获得者;
梁美玲,中国戏曲“红梅奖”金奖及“白玉兰奖”获得者;王波,中国艺术节表演奖获得者……一台戏中,星光熠熠,几乎上场的每一位演员都是“角儿”,每个人都是一台戏。“只有大演员,没有小角色”,其“多人多事”的线索设置,也打破了戏剧“一人一事”贯穿始末的情节格局,剧中的11位主要演员戏份相当,增加了戏剧冲突,让每一幕都亮点频现。
看过《上马街》的观众似乎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二度梅”获得者谢涛没有担纲领衔,只出演了一名配角?“谢涛这回挺让人感到意外的,这回她演一个小角色这我真没想到,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她的新作呢。虽说这出戏谢涛的戏份很少,但名角就是名角,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都演得相当精彩。”
资深戏迷王先生表示,谢涛的表演已经到了一个高度,而且也到了成熟期。如果这部戏她主演,很多戏迷会犯嘀咕:怎么又是她?但如果她在自己的黄金时期不出一些作品,却实太可惜了。“有时候心里是很矛盾的,既希望谢涛这样的名家能多出精品,又想看到更多的年轻演员涌现出来。《上马街》这部戏虽说谢涛不是主演,但她同样演得光彩照人,而牛建伟等人的表现也很老道,没有让观众失望。”
作为武忠老师最为得意的学生,很多观众对牛建伟在剧中的表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牛建伟的实力人们是有目共睹的,他唱、念、表演等都是相当厉害的,只是这些年他在这个团永远都是个小角色,甘愿给别人当绿叶。这次却相反了,他这回是红花,剧团的其他演员都给他当起了绿叶。”陶臣告诉记者,除了牛建伟外,其他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首先是名角云集,国家一级演员就有5位,当然还有很多晋剧后起之秀。其次,这出戏题材很好,又是现代戏,又是红色革命剧,首演后观众的反映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打磨,打磨成精品,早日推向全国。”
作品影响
《上马街》首演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首演后第3天,省文化厅创作室专门组织召开了新编晋剧《上马街》研讨会,文化厅副厅长窦明生、副巡视员赵克谦,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原市文广新局局长田志捷,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谢玉辉,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太原实验晋剧院不断创新、不断向前、不断探索的精神。大家认为,新编晋剧《上马街》把普通群众作为表现主体,用“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反映了“大时代、大社会、大思想”,突出了鲜明的太原文化特色,是一部立意高、主题好,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轻松亲切的主旋律作品。
“这个戏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大胆采用平民视角,让普通老百姓参与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小人物身上体现了历史的具象,开拓了晋剧现代戏的表现领域。”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表示,该剧的主创队伍还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舞台上汇集了一位梅花奖、两位白玉兰奖和九位杏花奖得主,五位国家一级演员,充分展示了演员的阵容和实力;二是该剧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全部实现了‘本土化’,体现了我们自己的编、导、演队伍的真实水平。”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也进一步指出了该剧在情节上还需要仔细梳理,在细节上还有一些需要继续打磨的地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太原市文广新局局长田志捷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主创人员能认真听取并把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带回去,继续修改,力争把《上马街》打造成一部反映太原地域特色的精品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