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资讯 >

全国政协委员栗桂莲:让戏曲文化与学校德育相融共生

2022-03-05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朱萌 郭志清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戏曲传承发展,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出台,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部门不断开展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戏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环节。

从2018年起,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晋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栗桂莲带着红色题材现代晋剧《党的女儿》走进山西多所学校,同时开展戏曲主题讲座,把传统艺术送到学生们身边。栗桂莲介绍,从孩子们热切的回应中,不难看出“戏曲进校园”收效不浅,许多学校在精选演出剧目、开拓多样教学模式上也下足了功夫。学生们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拉近了和戏曲艺术的距离。

栗桂莲认为,“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不仅在于在学生心中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更应当通过“以戏育人”“以戏传人”的思想理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实现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局面。进校园后,戏曲又该如何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心中,让他们从中进一步获得传统文化的养分,成了栗桂莲最新关注的问题。晋剧《党的女儿》就是她精挑细选出的、适合学生观看的正能量好剧目。进校园演出期间,很多学生特意来找演员签名合影,被剧中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戏曲文化蕴藏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在漫长的岁月中,戏曲是民间教化的主要形式,沉淀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和民族价值观。栗桂莲建议,更深入地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戏曲中以戏文为载体的民族精神、历史知识、道德理念、人物故事和价值观提炼出来编写进中小学课本中,在教学时辅以剧目演出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戏曲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去年,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名单公布,栗桂莲上榜。栗桂莲认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将戏曲融入教育,让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情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生幼小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是艺术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最大的责任是把地方戏曲传承下去。”栗桂莲说。

回 应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单红龙:

探索新形式  让戏曲进校园更受青睐

山西省地方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戏曲之乡”的美誉。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山西各地“戏曲进校园”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晋剧系和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也积极行动,每年开展进校园活动近60场,并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更好的方式。

其实早在2008年,山西省就出台了《山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指出各市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立项,组织开发和编写地方课程教材。除了一些戏曲社团的课程建设外,也需要让戏曲进入校本课程,成为学生必学的内容,并依托于戏曲课程的教材,逐步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趣味学习模式。

近年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晋剧系的师生在太原市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双百工程”戏曲专场期间,以“戏曲演出+戏曲知识讲解+现场互动”展示戏曲的独有魅力,受到在校学生热烈追捧。目前,学院计划把戏曲与古诗结合,通过戏曲演唱的方式让学生演绎古诗。山西省晋剧院在“戏曲+”的理念上,通过山西晋剧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文化艺术进校园“双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将晋剧的种子播种在各级院校。面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剧院精心遴选不同剧目,每个节目都包含一个晋剧的绝技绝活。翎子功、帽翅功、水袖功等晋剧绝活绝技一亮相,便赢得了同学们的啧啧称赞。山西省京剧院以“古典名著+京剧+儿童剧”为创作思路,依靠打造“小话西游”三部曲《齐天大圣大战白骨妖》《齐天大圣大战牛魔王》《真假美猴王》的创作方向推出京剧儿童剧,并推动剧目走进校园。有趣的表演动作以及幽默的唱段和台词大大增加了故事的现代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几年间在省内外演出数百场,反响强烈。

“戏曲进校园”架起了戏曲和青少年之间的桥梁。面向中小学普及戏曲常识,讲述戏曲所承载的中国故事,让孩子们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爱戏,进一步了解戏曲知识,感受中国文化。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实现“戏曲进校园”精准化,因人、因地、因时让不同的戏曲走到学生面前,同时不断进行后续的追踪式教学,让活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