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资讯 >

巧用方言俗语的有益尝试 ——小戏《借猪》的语言特色

2023-03-1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梁镇川
 

正月里无事宅家,翻出小戏《借猪》,连看两遍,越看越觉得此剧戏小主题大,剧短玩意儿多,荣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当之无愧。且不说小戏揭示了“扶贫先扶志”的大主题;也不说塑造了投机取巧的农民有德、委曲求全的有德妻、正气凛然的县长等人物形象;还不说音乐唱腔设计优美,对唱、背唱、伴唱俱全,演员表演到位,幽默风趣的轻喜剧风格;单就小戏的语言特色来看,就令人回味不已,应该说是将民间方言俗语提炼、升华为戏曲舞台艺术语言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把民间富有生活气息的方言俗语,提升演绎为戏曲舞台的唱词、道白,灵活应用于全剧之中。

开场,吴有德赶猪上场唱道:

求姨姨,告舅舅,

总算借来了猪五口。

县长今日要回访,

急得俺心慌腹乱虚汗流。

昨夜里彻夜难眠细思谋,

来它个胡抓失挖巧应酬。

今春天县长扶贫到峪口,

给俺送来优种猪仔整五口。

咱是她结对帮扶的重点户,

临走还自掏腰包把票票留。

原以为她—走了之大撒手,

不料想她要到家回访看情由。

到如今五口猪儿没了影儿,

县长来了怎应酬?

你要问猪儿哪去了?

说出来自己也觉得害羞。

无奈何邻村借了猪五口,

咱走了—步说—步,

胡枝扯叶且全周。

开场二十句唱词,很快入了戏,交代了剧情由头,揭示了矛盾,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懒汉形象。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俗语,接二连三,声声入耳。诸如:求姨姨,告舅舅,心慌腹乱虚汗流,胡抓失挖巧应酬,自掏腰包把票票留,—走了之大撒手,五口猪儿没了影儿,走了—步说—步,胡枝扯叶且全周。特别是其中的心慌腹乱、胡抓失挖、自掏腰包、胡枝扯叶等,这些方言俗语,明白如话,贴切生动,很有趣味。

再看有德借猪回家后,夫妻二人的戏。

有德妻唱:

搬砖和泥砌猪圈,

心乱如麻滚油煎。

遭下这败兴男人怂懒汉,

旋风里撒土心不安。

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东跑西窜,

时不时还麻将场上赌俩钱。

其中的:心乱如麻滚油煎,旋风里撒土心不安,东跑西窜、游手好闲、时不时等,还有接下来的罢罢罢老天爷,总算能顶卯啦!一惊一乍的,好你个气闷心,这铆不对窍呀,聪明人也有一时失误,这可瞎猫抓天了,还有伴唱词:

染啊染,染啊染,

欲盖弥彰颠倒颠。

荒唐主意馊点点,

机关算尽也不粘。

以及道白、背白的台词:这可打了半工子啦,给县长增光张脸,怕要露馅儿啦,越描越黑啦,有德你别耍花吊戏啦,等等。都是民间的方言俗语,但把这些方言俗语融入剧情中,从人物口中说出来,就显得贴切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富有独特的感染力。

二、把民间富有生活气息的方言俗语,让剧中人物唱、念出来,于浅显生动中,演绎人物的心理活动,更贴近生活,更具感染力。

有德妻向县长揭露“黑毛猪变白毛猪”的真相,是这样唱的:

有德妻 :(唱)

县长您呀别气恼,

这事已逼到牛角梢。

怨只怨他好吃懒做不着调,

刁空儿还想麻将场里转几遭。

他卖了猪娃换票票,

吃喝斗打他都劈腾了。

您来回访他想歪招儿,

邻村借猪把账交。

弄虚作假难预料,

没想到黑毛变白毛。

无奈下染猪用焗油膏,

丢人败兴他,他,他,他尽装孬。

其中,逼到牛角捎、怨只怨、不着调、刁空儿、吃喝斗打、劈腾了、想歪招儿、丢人败兴、尽装孬等等,农村方言俗语,俯拾皆是,不时与观众同弦共鸣,引发观赏兴趣。

且看“黑毛猪变白毛猪”的真相露馅以后,三人背唱。

县 长 :(唱)

明真相倒教我深思虑念,

看起来这码事并不简单。

有 德 :(唱)

悔不该投机捣鬼把县长骗,

有德妻 :(唱)

且看这怂包蛋怎样周旋

有 德:(唱)

县长她该不会追究查办?

忐忐忑忑我心不安。

县 长:(唱)

也怪我未加过问失检点。

有德妻:(唱)

也怪我随声附和没阻拦。

有 德:(唱)

鬼迷心窍路走偏,

只怪我人穷志短见识浅。

剧情要求演绎真相露馅后,各人唱出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就更需要从人物性格出发,写出生活化的唱词来。要知道,三人背唱不是编剧写出来的,而是此时此刻三个人从心里表达出来的。懒汉有德唱的是:悔不该投机捣鬼把县长骗,县长她该不会追究查办?

忐忐忑忑我心不安,鬼迷心窍路走偏,只怪我人穷志短见识浅。有德妻唱的是:且看这怂包蛋怎样周旋?也怪我随声附和没阻拦。县长唱的是:明真相倒教我深思虑念,看起来这码事并不简单。也怪我未加过问失检点。而其中的投机捣鬼、鬼迷心窍,怂包蛋、随声附和没阻拦,深思虑念、未加过问失检点等等,既是生活化的口语,又符合人物的心理,观众听了看了,一目了然,其情其理欣然认同,也便融入剧中了。

三、把干巴巴的劝解说教,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化语言表达,更容易感人。

且看县长教育懒汉农民有德的大段唱词。

县 长:(唱)

推情测理细思量,

办事失策心不安。

扶贫扶志是关键,

思想教育应当先。

他若掏巧尽使懒,

烂泥糊墙也不沾。

他若赌博毛病染,

破船漏水怎扬帆?

他若散漫志气短,

给物给钱也枉然。

有德啊——

你本是堂堂七尺男子汉,

大男人好似巍巍—座山。

大男人是—家的顶梁柱,

大男人日月春秋—肩担。

大男人—言既出千斤重,

大男人品德信誉大如天。

大男人胸怀大志能实干,

大男人奋发有为走在前。

知错改错不为错,

痛改前非也为贤。

浪子回头金不换,

重整旗鼓再开船。

看如今脱贫致富齐奋战,

全村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康路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

清夜扪心细盘算,

贫穷落伍你心何安?

苦口婆心将你劝,

你思—思,想—想,是该落后,该争先,该走正路,该走偏?

我们在设计这段四十多句的核心唱段时,没有空喊口号,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反复形象化地描绘“堂堂七尺男子汉”的高大形象,用了七八个排比句式,特别是对“大男人”的描绘:堂堂七尺男子汉,好似巍巍—座山,是—家的顶梁柱,日月春秋—肩担。一言既出千斤重,品德信誉大如天。胸怀大志能实干,奋发有为走在前。这样,层层递进,句句点化,从情理上将小戏推向高潮。而诸如:推情测理、办事失策、烂泥糊墙、破船漏水、直冒虚汗、邪心拐意、耍钱弄舞、怂包软蛋等方言俗语贯穿其中,与观众的语言习惯、生活体验,更加接近,更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

总观全剧,虽然是不到二十分钟的小戏,但方言俗语比比皆是,在唱词、道白中处处可见,有效地提高了全剧通俗化、大众化、大俗大雅、雅俗共赏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借猪》是反映农村题材的小戏,所以我们在创作中,刻意大量使用农民的方言俗语,以期表现农村生活,符合农民身份,反映生气勃勃的生活气息,从而达到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效果。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说:“传奇(指戏剧)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孩同看,故贵浅不贵深。”。老舍先生也说,“与其用减了成色的国语,不如用原封不动的土语。半生不熟的国语是患了贫血病的语言,即使运用得好,也不过像桐城派文章那样清瘦脆弱,绝无蓬蓬勃勃的气势。”加之戏曲是稍纵即逝的“一次性艺术”“瞬间艺术”,不同层次的观众,因唱词深奥晦涩,思考之间,剧情如流水般逝去,不会等待观众;等观众再回过神来看戏时,戏早已向前发展推进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观赏效果。所以,戏曲语言贵浅不贵深。但戏曲的这种“浅”,决不是寡而无味,俗不可耐,而必须既通俗易懂,又有情有趣,做到通俗而不庸俗,高雅而不晦涩,大俗大雅,雅俗共赏。于浅显处见才,方为文章高手。

应该说,小戏《借猪》的尝试是成功的。它被戏曲专家们慧眼识珠,一眼看中,荣幸地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且位居全国小戏第三名,也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