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资讯 >

紫霞牡丹感动中华 ——新编红色题材现代晋剧《永祚霞光》观后

2023-06-16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韩玉峰

五月天,观牡丹,醉了游人,火了华夏,正如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牡丹誉为“国花”。中华牡丹以洛阳牡丹最为驰名,誉满全球。洛阳牡丹之驰名在于其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艳。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洛阳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首为“魏紫”,花紫红色,花朵丰富,呈皇冠形,被推为“花后”。花后也好,群芳也罢,此尽为自然造化之功。我们且说太原永祚寺的明代牡丹紫霞仙更为引人入胜,动人心魄。

为了纪念太原解放74周年,4月24日举行纪念活动,由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隆重推出的新编红色题材现代戏《永祚霞光》赋寺院的紫霞牡丹以人文之魂、革命之义、艺术之美,实属独创,故题曰《紫霞牡丹感动中华》。

《永祚霞光》编剧王小东、李雅洁,总导演王小东,导演赵祥、张芬,领衔主演孙丽芳。《永祚霞光》描写的是发生在太原永祚寺的一个可歌可泣、凄美壮烈的故事,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文旅深度融合的好戏。

太原永祚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有舍利、文峰二塔,民间俗称双塔寺,“凌霄双塔”为太原八景之一,太原的标志。永祚寺内有各色牡丹6000余株,尤以名品紫霞仙为贵,是中国唯一现存的明代牡丹,也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寺院牡丹。永祚寺大雄宝殿前的七株紫霞仙牡丹是明代所植,今已400多岁,花色紫艳,花瓣舒展,清香扑鼻,高贵典雅,不愧为国色天香。正如开场诗所唱:“永祚双塔雄伟岸,历经沧桑耸云端。牡丹环寺竞斗艳,紫霞俏立数百年。”

《永祚霞光》全剧5场,“避难永祚寺”“慈心泊天地”“庙会巧周旋”“英勇抗劫难”“永祚树丰碑”及尾声。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全剧用倒叙事式开场。大幕拉开,由类似说书人的80多岁的胡爷爷给孩子们讲故事开始。胡爷爷讲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太原桥头街有一个经常演《杨家将》《梁红玉》等许多抗击外寇剧目的东乐园剧社,它的秘密身份是晋绥八分区联络站,是华北通往延安的重要交通要道,护送过许多党的重要领导和战略物资。这一情节虽然不是戏的主体,但它点明了全剧的主旨。

《永祚霞光》塑造了众多人物。人物是戏剧的灵魂,有人物才会产生矛盾,构成冲突,无人物何谈有戏。人物都有命运,讲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斗争会产生张力和吸引力。剧中没有真实生动的人物,又怎么能做到莎士比亚化!戏剧表演的核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只有通过人物的表演才能增强戏剧的观赏性。

《永祚霞光》中的人物有梨园艺人和戏班里的孤儿,有天龙山游击队队长和队员,有80多岁的老红军,有寺院的住持和尚,有日伪侦缉队长,有日本人。在这众多的人物中主要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紫霞、李梅英、法空,给了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表演平台,而使戏好听好看。

《永祚霞光》充分发挥了戏曲唱的功能,唱在全剧中是最出彩也是最成功的部分。戏曲中的“五功四法”: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唱是最主要的,手势、眼神、身段、台步也是在唱中体现出来的。《永祚霞光》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唱,特别是体现在剧中核心人物紫霞的唱。

贯穿全剧情节线的核心人物是由孙丽芳扮演的紫霞。她的唱段是全剧的灵魂。“满园中国色天香牡丹娇艳,那魏紫和姚黄摇曳风间。紫霞我生长在农家舍院,入戏班展风姿名扬梨园。恨只恨日寇侵华铁蹄践,夫抗争被枪杀含恨九泉,怜父母遭残害双双命断。撇孤儿与寡母眼泪哭干,蒙师傅来搭救避难寺院,唯愿儿远灾祸一生平安。”一大段唱词交代了出生、身世和灾难。

全剧的核心部分是紫霞的儿子平安被鬼子杀害后,紫霞长达26句的唱段,以及在幻化中与儿子的对唱。“炸雷震云狂卷天塌地陷,止不住伤口血我心如箭穿。眼睁睁亲生被杀瞬间梦断,我哭我喊我恨我怨痛裂肝胆我无力回天……”紧接着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唱出对儿子的刻骨思念:“轻轻将儿唤,轻轻抚儿颜,亲亲儿的脸,血泪湿儿衫……”“娘把儿葬在双塔寺,双塔寺下守牡丹。儿同牡丹把娘伴,娘不孤凄儿心安……”这揪人心肺、痛断肝肠的唱段把紫霞对儿子平安的思念推到了极致。

生离死别,血海深仇,为紫霞后来舍身忘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吸引鬼子、保护游击队和戏班的孩子们顺利逃出敌人魔掌做了很好的准备和铺垫,也完成了紫霞由一个避世求安的普通艺人形象升华为勇于同敌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形象的塑造,为保护革命火种情愿自我牺牲成为永生的英雄。剧中紫霞手举火把,烈焰燃烧,引向敌人,边喊边往山坡高处的方向跑去,“小鬼子,我在这里!”在悲壮激昂的无字歌伴唱声中,紫霞拼命地奔跑,流弹射中了紫霞,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衫,但她一直坚持跑,跑不动就走,走不动就爬,最后勉强靠树站起,看着被她吸引上来的鬼子,知道孩子们得以脱险,她激昂地高声歌唱:“恨金兵乱中华强兵压境,我全家为报国情愿牺牲……”壮烈牺牲的紫霞化作一尊汉白玉雕像,化作双塔寺的七棵紫霞牡丹,胡爷爷正在为紫霞牡丹浇水,梵殿龛阁,风铃叮当。孩子们在听胡爷爷讲紫霞的故事。

《永祚霞光》很好地运用了伴唱、合唱的音乐手段。在紫霞的唱段里不时出现的伴唱、合唱起到了烘托气氛、推动剧情的作用。伴唱和合唱通过低中高等不同的音域,营造出一种相应的气氛,使主唱的音色更加完美,作品内涵的表达更加清晰,紫霞的唱段也更动人心魄,显示出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游击队队长李梅英的唱段柔和中带着刚强,别具一格。

《永祚霞光》戏曲的程式化更显戏曲本色。中国戏曲向来是以武戏垫底,以精彩的武打造型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取胜观众。演员们的刀枪把子功、旋子功、翻跟头、众战士的鱼跃加小翻,一个比一个更精彩,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庙会舞狮的道具化作战斗的武器更是令人称绝。

《永祚霞光》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作品,歌唱的是“永祚双塔雄伟岸,家国情怀越百年。扬眉吐气新岁月,中华精神万代传。”

《永祚霞光》的编剧和总导演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兼省曲协副主席王小东。王小东编剧并导演的儿童剧《褐马鸡与少年》、大型晋剧现代戏《花落花开》《守护夕阳》获文旅部颁发的编剧奖、导演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小戏《农家乐》获文旅部第15届“群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