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资讯 >

《打金枝》背后的历史

2024-04-18 发表|来源:太原日报|作者:张文平

“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尽的粮”,这句在三晋大地广为流传的民谚,形象说明了晋剧传统剧目《打金枝》与《算粮登殿》的重要地位。

晋剧《打金枝》剧照(资料图片)

《算粮登殿》虚构了一个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终于等回来丈夫薛平贵的故事。戏中,薛平贵得西凉玳瓒公主之助,攻破长安,拿下王允,最后自立为帝。《打金枝》则不一样,其故事和人物,大都符合历史事实,且故事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并以其独具的吉庆和谐、华丽清新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广为传唱。

《打金枝》是晋剧第一剧目,100多年来,众名家、各院团久演不衰,几乎逢演员必会、逢院团必演,影响巨大而深远。1955年,随着晋剧《打金枝》搬上银幕、走向全国,众多地方剧种纷纷移植。一时间《打金枝》誉满华夏,成为晋剧艺术皇冠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打金枝》中的“金枝”,是指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在剧中,升平公主下嫁汾阳王郭子仪三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寿辰,七子八婿前来拜寿,唯独升平公主不往。她认为自己是君,郭家是臣,“盘古至今一贯理,君拜臣来使不得”。为此,郭暧在寿宴上受到众兄弟奚落:“休怪为弟取笑你,怕老婆人儿无面皮。”“郭暧听言心生气”“怒而不息出府去”,回到家里,摔了宫灯,打了公主,并说:“你父王江山从何起,全是我郭家争来的。”公主挨了打、受了气,便跑到皇宫向父皇母后倒舌(即述说)哭闹。汾阳王认为儿子犯了欺君之罪,亲自绑子上殿请罪。唐代宗明事理、顾大局,好言安慰老臣郭子仪,并加封郭暧。沈后也对公主与驸马悉心规劝,小夫妻遂和好如初。

晋剧《打金枝》将高居庙堂的人物还原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观众自然而然就多了几分亲切感。这也许就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打金枝》虽然是以百姓视角将宫廷矛盾作了民间化的处理,但其实质却关涉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甚至社稷安危。

安史之乱后,唐朝军阀割据日渐突出,到代宗李豫时,藩镇势力越发膨胀,皇帝已没有能力控制局面。在晋剧《打金枝》“倒舌”一幕中,代宗与沈后一唱一和:“孤坐江山非容易,全凭文武保社稷。安禄山造反兵马起,十万里江山好危急。多亏太白学士李,才搬来大将郭子仪。老皇兄费尽千条计,为国家出尽了汗马力。”这里的“老皇兄”,就是指郭子仪。

在唐朝历史上,郭子仪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据新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年近60岁的郭子仪奉旨率军讨伐叛贼安禄山、史思明。20多年间,郭子仪戎马倥偬,枕戈待旦,驰骋疆场,征战无数,镇压藩镇叛乱,收复大片失地。尤其是平定安史之乱,克复两京,征战回纥,抵御吐蕃入侵,在这些事关社稷安危的大战争中,郭子仪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宰相陆贽赞曰:“天宝之季,寇陷二京,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戡定祸乱,再造区夏,于今赖之。”

晋剧《打金枝》中所有主要人物,如代宗、沈后、升平公主、郭子仪、郭暧等,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且人物关系与史实基本相合。只是在历史记载中,郭暧是郭子仪的“六子”,而不是剧中所说的“三子”。兹见《旧唐书·郭子仪传》所附《郭暧传》:“暧,子仪第六子,年十余岁,尚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另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子曜、旰、晞、昢、晤、暧、曙、映等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也就是说郭子仪应该是“八子七婿”,而不是晋剧中所言的“七子八婿”。且二子郭旰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讨伐安史之乱时,战死在潼关,是不可能出现在其父郭子仪八十寿诞宴席上的。

还有一点与史实略有出入的,是剧中的沈后。在历史上,李豫还没有登基即位,还是广平王的时候,沈氏就因战乱而踪迹全无,显然不可能与代宗皇帝李豫同时出现在宫中规劝公主和驸马。而且,升平公主的生母也不是沈后,据《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载:“齐国昭懿公主,崔贵妃所生。始封升平,下嫁郭暧。”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是唐玄宗时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女儿。

晋剧《打金枝》中出现的上述历史性错误,是民间文人在创作加工传奇《庆丰年》和戏剧《满床笏》时,由于不懂历史细节而造成的。《打金枝》又是糅合了《庆丰年》和《满床笏》中的相关内容,并对故事情节和结构安排进行了大幅度整合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传奇《庆丰年》(又名《三多记》),清无名氏撰,为宫廷吉庆剧,内容多系虚构。戏剧《满床笏》,又名《十醋记》,清范希哲作,以表现郭子仪的生平经历为主,剧末“笏圆”一出,写郭子仪多子多福,七子八婿都是朝廷栋梁之材,在其八十大寿宴席上,子婿纷至,笏堆满床,所以《满床笏》又有《七子八婿》之称。

《打金枝》的最初剧本不可考,但肯定比《满床笏》晚得多,它是后人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编写的剧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载:“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满床笏》和《打金枝》这两个剧,演的都是郭家故事,其中部分内容略有相同。《满床笏》以“笏圆”一出(内容为郭子仪寿诞的庆典)结束,而《打金枝》的开场一出又正好是“拜寿”,后来的戏班可能常把这两个戏连台演出,所以一般人就把这两个戏混为一谈,把它们都叫作《满床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