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2024-10-1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斌出于从小对晋剧的喜爱,日常生活中听戏、看戏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要是一边做家务一边听戏,再繁琐的家务事也就显得不那么繁琐了,尤其是到了每个周末,还会搜一部晋剧来愉悦身心。同一剧目经过不同名家和不同流派的演绎也就有了不同的味道,所以即便是同一剧目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烦。
晋剧剧种中像王爱爱、孙红丽、陈转英、刘建平这些戏曲大家,于我们三晋父老而言早已家喻户晓,村里唱戏期间假如有他们前来助阵演出的话,乡亲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奔走相告,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把整个剧场围个水泄不通,开演后两三万人都是保底的。从舞台向观众的方向望去,一眼望不到头,而从最后一名观众的角度望向舞台,舞台上的演员却成了一个“点”,即便如此聆听现场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有的为了一睹名家风采,甚至还会爬到树上去观看,可见晋剧的魅力。
多年的看戏经验得知,台底下靠前的观众是懂戏的,他们不会随便为演员鼓掌和叫好,只有演员们的演唱或者表演达到他们心目中的要求时,他们才会毫不吝啬地为其鼓掌和叫好。常言道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能够让目不识丁的百姓们竖个大拇指于演员们而言那可真是最大的嘉奖了。
在三晋大地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语,“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粮”,事实的确如此,无论哪个剧团演出,《满床笏》(又名《打金枝》)《算粮登殿》都是必演的剧目,几代戏曲人传承下来早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深得百姓们的喜爱,而里面的唱词对于爱戏的戏迷来说更是早已熟记于心,正因如此,演员们演这些家常戏的时候总是格外的小心。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直播的盛行,更是直接拉近了晋剧名家与戏迷的距离,在直播间不仅可以点播欣赏到名家的精彩唱段,有时通过连麦的方式还可以得到名家们的指点一二。因为交通的原因,看晋剧直播似乎成了我的日常,虽然未能体会现场听戏的魅力,但是依然觉得非常过瘾。前段时间休年假,每天晚上总会沏一杯茶然后坐在院子里一边看晋剧直播一边乘凉,那就一个宜人宜心。当时正好是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在阳泉演出,郝文龙在《清风亭》中那恰到好处的表演把张元秀的无奈、愤怒演绎得淋漓尽致,台底下观众的叫好声和掌声不断,直播间评论区的点赞和好评更是被刷屏,可见好演员是有目共睹的。表演中,能够把现场的观众情绪调动起来,能够做到以情感人,让观众走进剧情当中,心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这需要演员的功力,但是我觉得与演员的年龄好像也没有太大关系,像我所熟知的青年演员刘红霞、翟丽美、王晋军、王晋文、郝文龙、张军波、刘晋伟、段世宽,看他们演出总是能够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代入剧情中,动情之处不能自已。
每场本戏开演前,前面都会加演一段像《喜荣归》《杀嫂》《调寇》这样的折子戏,之后本戏才会开演。待最后一场本戏结束后,有的剧团还要进行大清唱,这同样是戏迷观众最期待的,演员们脱下戏装还原普通人的样子站在舞台上为观众们清唱,而像《劝宫》《三月里》《四月里》《日月图》《蝴蝶杯》《芦花》《金水桥》一定是观众必点演员必唱的剧目。
前段时间居住地附近唱戏,又恰逢周末,我便满心欢喜去看戏,当我找见剧场时,前面加演的折子戏《杀嫂》已经进入了尾声,虽然就剩最后几分钟了,但当戏台上身着戏装的演员映入眼帘时,那是一种久旱逢甘露般的喜悦。折子戏结束后紧接着便是由晋剧名家李明星领衔主演的《赵氏孤儿》。名家不愧是名家,李明星老师饰演的程婴代入感太强了,加之动情地道白和演唱让我几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不住地在眼眶打转。当日天公也作美,非但没有强烈的太阳光还伴有徐徐清风,特别适合看戏,近3个小时的时长,我一直站着竟没觉得一点累反而是意犹未尽,最后还有幸聆听到了李明星老师带来的清唱《日月图》和《蝴蝶杯》选段。
我认为看戏还是应该看现场、露天演,鲁迅先生在自己的短篇小说《社戏》中这样写道“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对此,我深表赞同。来自文场和武场那交织起来撞击心扉的乐器声再配以舞台上天衣无缝的表演简直是巨大的享受,让你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信爱看戏的观众一定深有同感。
对我来说,无论是坐在屏幕前还是站在剧场里,伴随着那震撼人心的鼓点,演员的一颦一笑、一唱一吟、一招一式犹如春风细雨,沁人心脾!
(作者单位:太原东山王封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