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晋剧 > 晋剧资讯 >

晋剧新篇书写旷世友谊

2025-02-07 发表|来源:太原晚报|作者:韩玉峰
《大唐明月》剧照(作者供图)

2月8日、9日,太原观众又将欣赏到大型新编历史晋剧《大唐明月》。2024年12月31日跨年之夜,省城太原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内座无虚席,由山西省晋剧院倾情演绎的新编历史晋剧《大唐明月》在此上演,上千名观众共赴跨年之约,演出现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

剧本出自青年戏剧评论家王嘉之手。《大唐明月》的创作是王嘉从晋剧经典剧目《打金枝》中得到的启发。《打金枝》唐王唱:“孤坐江山非容易”;皇后唱:“回想起安禄山起反意,要夺咱唐社稷。多亏了李太白,保举了郭子仪,才把那安禄山的叛乱平息,从此后国家升平黎民安居。”传统经典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给了编剧宝贵的启迪。王嘉写戏,善于构建戏剧冲突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使戏引人入胜,一波三折,让观众随着剧情走。

《大唐明月》的故事是:唐代翰林学士李白因得罪权贵被唐玄宗疏远,任意行游,在太原游览时路遇偏将郭子仪即将问斩,李白救下了他的性命,保举他在军中委以重任。安史之乱爆发后,二人由于性格、理想与追求的不同,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郭子仪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功勋。李白的生活遭遇崎岖坎坷,误投永王李璘以求报效国家,被牵连成为“叛党”。在李白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郭子仪以身家性命为保救下了李白。至此李白从罪无可赦到流放夜郎,再到获赦江陵,失意的李白心灰意冷,不久仙逝。唐代李白与名将郭子仪萍水相逢却惺惺相惜、互相搭救的故事,既是历史的奇迹,又是命运的呼唤,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绽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正如王国维所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人间词话》)

故事中的核心人物是李白和郭子仪。李白是诗仙,郭子仪是爱国将领,当然是以他们两位为中心人物写戏,展开故事情节。以诗写戏,引诗入戏,叙事与抒情结合,必然是剧中的拿手好戏。

晋剧《大唐明月》剧照。安志义 摄

李白流放夜郎,朝廷因关中大旱大赦天下,李白遇赦,心情舒畅,作者以诗写诗,诗歌与剧中人物演员融为一体。李白面对滚滚江水,大声高呼:“呵,呵……哈哈哈”,放声高歌:“俊鸟出笼急飞腾,大鹏展翅向天高。顺流东下嫌舟慢,归家团聚喜眉梢。迟暮花甲散白发,今朝又觉复青春”;纵声吟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意描写的李白揽月而死是剧中着笔最为浓烈、沉重之处。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节选)李白邀请月中嫦娥共舞、共饮,江中纯洁无瑕的白玉盘离李白越来越近了,李白醉沉沉揽月而死,溺水后的李白把皎洁的明月高高地举在天上,照亮了整个大唐夜晚。

全剧的灵魂在于剧中塑造的人物与剧团的表演艺术家的共情合演。剧中饰演李白的是山西省晋剧院一级演员、著名老生孙红丽。孙红丽是丁派传人,扮相英俊、潇洒,嗓音浑厚、嘹亮,表演大方、细腻,唱腔行腔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收放自如,委婉动听,是山西省晋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饰演郭子仪的是山西省晋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以扮演花脸角色出名的刘鹏飞,是花脸名家冯继忠的弟子,故称晋剧冯派花脸,唱腔高亢洪亮,声若洪钟,震撼人心。饰演郭子仪夫人的是山西省晋剧院的著名坤角陈红。

剧中李白、郭子仪和郭子仪夫人的戏是剧中最好看的戏。

在雾霭沉沉、虚幻缥缈中,飞天成仙的李白从月光下渐渐走来,与郭子仪相见。李白提酒:“将军,请!”郭子仪:“你是恩公?”李白:“你也是我的恩公哪!将军,别来无恙哪!”郭子仪:“恩公,你今在何处?”李白:“我在青天上,与月凌云游,将军你请看,这月明之处,我皆在呀!”明月高悬,夜如白昼,歌声起:“生命的狂舞多奔放,奔涌的才情多飞扬,旷世的友谊成绝唱,青春的礼赞寄月光。”

大型历史晋剧《大唐明月》首次将李白和郭子仪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同时也是首个展现李白在山西的文艺作品。该剧展现山西历史文化底蕴,让群众在文化大餐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作者92岁,系山西省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