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梆腔新韵颂晋阳—观新编历史故事剧《龙兴晋阳

2012-12-25 发表|来源:太原日报|作者:武凌翔


新编历史故事剧《龙兴晋阳》拉开了2010中国.太原晋商文化艺术周的序幕。

梆腔新韵颂晋阳

北方朔风凛冽的季节,却没挡住一队为戏而来的"戏呆子"汇聚晋阳。

12月的太原气温骤降,并州饭店会议厅里却如春天般温暖。来自全国各地戏曲界的著名编剧、理论家汇聚一堂,说戏品戏论戏看戏,煞是热闹,真是风景这边独好。专家们引经据典,为戏曲历史剧把脉,还看了晋剧《傅山进京》《常家戏楼》《龙兴晋阳》。

《龙兴晋阳》担任了此次会议的压轴演出重任。《龙》剧是继《傅山进京》之后太原倾力打造的又一戏曲舞台精品,彰显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不难理解,"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这么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为什么要在太原召开。

《龙》剧凸显了一个全新的主题"民为本,和为贵"。深谙黄老之学的刘恒母亲--薄夫人,本着这个宗旨,忠厚待人,凡事包容,母仪俱足,让晋阳百姓衷心拥戴,成就刘恒入继大统,开启"文景之治"的盛世华章。这是剧作者用今天的感悟反观历史,用今天的大脑重塑历史,体现了文化的思变色彩。与时下倡导的民为本,和为贵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殊途同归。

《龙》剧新锐导演从大都会上海来到乡间,他挑战传统,思想超前,怀着一颗对古人的敬畏之心,回到过去的年代,过起剧中人的生活,像大厨做菜,虽知众口难调,但他准确定位这部戏的受众。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他大胆尝试优秀的艺术表达方式,界定戏曲的本质和戏曲本身的艺术魅力,虽然晋剧还是晋剧,但剧中呈现出的大量戏剧新元素,吸引了现代观众。这部极具创新意识的作品,给晋阳百姓精神餐桌上提供了一道晋味十足的戏剧大餐,还让观者与古人的灵魂产生碰撞而过足了戏瘾,更通过这部戏把山西的文化广泛传播。

欣赏《龙》剧,让人陶醉的还有它的音乐创作。适量借鉴的道教音乐,既符合汉武帝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又符合剧中主角薄夫人倾向道家黄老哲学的价值取向。所以,《龙》剧的音乐做了适当的调整,把晋剧的高腔梆子与圆润、柔和的道教音乐巧妙融合,虽然它还是晋剧,唱腔也没有变,但却更接近本剧的主题。

本剧的又一亮点是拒绝程式化表演,充分借鉴话剧的表演方式,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更细腻准确。剧中人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不是脸谱或者行当。剧中刘恒为母亲 "亲尝汤药"、"怀温冰壶"的孝心细节表演,将本剧推向了心灵碰撞、情感交锋的高潮,感动了所有观众。

不仅如此,《龙兴晋阳》在服装、灯光、舞美等舞台表现形式上也都与传统戏曲有较大的区别,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的舞台表演形式,大大加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服装,是人物的服装,但非生旦净末丑哪个行当的服装;舞台,不是以往简单的一桌两椅出将入相,而是声光电控的现代舞台置景,符合时下青年人的审美趣味,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才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欣赏戏曲。

被称为"省级剧团,大家风范"的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给参加全国戏曲历史剧学术研讨会的全国戏剧人一个满意的告别演出,作为山西最有实力的民营剧团演出此剧,他们不负重托;作为省市主管文化的领导,也让戏剧大家看到太原戏曲文化的实力和明天。为我们太原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信、塑造文化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