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浅谈我国历史剧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2012-12-25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武凌翔 张卉

浅谈我国历史剧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文化是人格的无限扩展"。也就是说,文化和人一样,具有独特的个性,而能显示文化之个性的只能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特殊生活方式及其所蕴含的特殊价值素质。所以,文化之独特个性、文化体系之特殊价值素质,就构成了一种文化的灵魂,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化精神"。而作为任何独特文化存在根椐的内在灵魂,文化精神所表现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只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每一种文化精神都会将自己的影像投射到具体的物质形式上,如绘画,诗歌,雕塑,戏剧等。

在我国,戏剧以其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的表演手法,成为广大民众最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历来是这种文艺形式的主流。正如马列主义历史观所说,人不能割断历史,任何人的历史都不是个人的。所以,人类对自己的过去有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心,追根溯源是人类永远的行为。当人们在现实中遇到困惑时,不由地就会回首过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或心灵的安慰。或从历史故事中,找出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修正、否定或肯定自己行为或对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的民族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情调",也就是支配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物质设施、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的基本价值。其中,能显示出民族个性的正是这种"生命情调"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正如克利福德·格尔茨指出的:"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格调、性格及生活质量,是它的道德风格中审美风格及情绪。它是对他们自己及生活所反映的世界的潜在态度。"这种"文化精神"隐含在人的心灵里,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并发挥着作用,并只能以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表现在戏剧形式上便是历史剧的出现。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至少五千年的"精神遗传密码",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精神遗传密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历史剧便是这种密码传承和再现的一种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分析历史剧传承并保留下来的中华民族"生命情调",我们试图解读这种"遗传密码",从而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综观我国历史题材剧,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完美崇高的人生境界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戏剧中,一个相通的特点就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浓厚的完美主义情结,这一情结和中国人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文化精神在戏剧艺术中也得到了集中的再现。综观我国历史剧,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剧目数量很多。如《西厢记》、《墙头马上》、《紫钗记》等等。以至于其"必令生旦当场团圆"结局引来了无数的批评。但我们由此也不难看出,这正是中国人追求圆满的人生理想状态的一种艺术体现,是把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出来。这一观念,最终不可避免地上升到了对完美精神境界的追求。如郭沫若创作的一系列历史题材剧目。其中,在《屈原》《橘颂》等剧的创造中,郭老充分地挖掘了体现在屈原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凸现和大力宣扬了中国人对祖国,对故土的热爱。通过歌颂屈原不屈不挠的高洁人格,表现了我国历代文人不向黑恶势力妥协,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可贵品质。这种流芳千古的高尚精神力量,为大众树立了理想的人格榜样,体现了追求完美和崇高人生境界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系列历史剧的创作,从文化精神的层面读解历史,增加了历史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找到了历史人物和当代观众心灵的相通点,消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认识的跨时代、跨时空理解与沟通。

二、普遍的英雄主义情结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形成了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追求的:"名垂千古",下至普通百姓追求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人文精神。因此,"立德","立言","立功"成为人们毕生追求的理想。而"立德"和"立言"对一般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立功"便成为普通人追求不朽所能采取的唯一手段。这一精神追求在历史剧中表现为大量的英雄剧出现。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通过坚韧的努力,从默默无闻走向不朽的辉煌。其中从《赵氏孤儿》中的草泽医生程婴,到《三国演义》中织席贩履最终称帝的刘备;从《精忠旗》中一介平民成长为民族英雄的岳飞,到历史话剧《我们的荆轲》中用极端行为名垂千古的刺客荆轲和新编历史剧《刺客豫让》中的豫让,以及《高渐离》中荆轲之友高渐离在荆轲刺秦失败后,不畏秦王淫威继续行刺的故事等等,都从不同侧面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虐统治者的坚毅勇敢、不折不挠的执着精神。从这些不朽的历史英雄人物中,我们不难发现,英雄主义情结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种情结被浓缩在历史剧中,并且通过历史剧这一媒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精神也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反抗强权、反抗侵略和反抗各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斗争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精神的延续和再现。如歌颂解放时期女英雄刘胡兰故事的现代戏《刘胡兰》,描写中原大地上除暴安良,铁面无私的女英雄局长任长霞的新编大型现代戏《任长霞》。以及常青的现代花鼓戏《牛玉儒》中,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的好书记牛玉儒。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历代人民"卫国忘亡"的英雄气概,延续了历代优秀官吏为民生奉献自我的"孺子牛"精神。在表现不同内容的历史剧中,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或以其舒放自由的个性、或以其忍辱负重的民族意识、或以其高尚的人格精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迹。这些英雄,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博击于历史激流中,并在社会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中展现了他们自己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一代又一代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这种中国式的英雄主义情结,令后人肃然起敬,又倾心向往。通过历史剧这一形式记录并广泛地传播,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追求超越一切之上的人间真情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生存条件,使生活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社会的人民,形成重诗礼,讲人伦的社会价值观。诗人元好问传颂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可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一个绝佳的写照。这个"情"包括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友情。考察中国的历史剧,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情丰富而又深沉的民族,有表现为保全亲情忍辱负重的《芦花》,有讲述心灵相通,生死不弃朋友情谊的《范张鸡黍》;更有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牡丹亭》传奇,既有反映知遇之情的《三顾茅庐》,又有为追求爱情、自由、幸福的牺牲精神和毫不屈服的斗争精神的《雷峰塔》,更多的是歌颂抛弃自身一切,为公众利益,民族生存所奉献的大义大情大爱。如:《汉宫秋》、《精忠旗》和众多的杨家戏。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我们看到,在中国人的生命中,最看重的是相知,相契,相爱。情,超越于阶级、利益、年龄乃至物种等一切世俗的重要条件之上,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追求。这种对人间至情至爱的不倦追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梦想,这一梦想,使我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温暖,是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依托。

通过对中国历史剧粗浅的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在每一个时代,戏剧对中华文化精神都以其不同的故事进行表现,有些内容在今天看来也许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是当时典型环境下所发生的典型事件,所出现的典型人物。是在与之相符的生活环境下人类精神发展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不能一味地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古人,也不能一厢情愿地对古人进行拔高、改造。我们认为。只要抓住了古人行为背后的精神内核,就会发现,历史题材剧目,是我们的祖先穿越时空,送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照亮我们的民族精神发展之路的火把,同时,也是为我们留下了一把解析民族文化精神密码的珍贵钥匙。作为剧作者,我们必须接过这个火把,用好手中这把珍贵的钥匙。在创作中,不仅仅要从历史中探幽发微,而更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发扬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还应把当前的时代精神记录并溶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不仅仅做到很好地传承中国文化精神,更要为丰富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