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路即商路 晋商兴晋剧

2012-12-25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武凌翔

称雄商界数百年的晋商,为晋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和传播所作出的贡献,足以给今天企业与文艺团体的合作、联姻提供有益的借鉴。

 戏路即商路  晋商兴晋剧

晋剧的创建、繁盛和流传,都与晋商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明代就开始崛起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走出国门,到达欧亚地区。为了解除思乡之情,这些晋商往往不惜重金请来家乡戏班自娱自乐,进而发展到请客看戏,联络感情,洽谈商务。随着生意的不断兴隆发达,晋商开始自己办起了戏班票社。据《太原地区中路梆子的历史概貌》记载,自清中叶至民国初年间,活跃在太原、晋中一带的戏班和票社承办者大多为巨商、财东、店主等。这些素以"多财善贾"而著称于世的山西商人,凭借雄厚的资财,修建深宅大院,自创或资助戏班剧社。从嘉庆至清末,晋中一带出现了众多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平的梨园班社,为晋剧培养了大批优秀艺人。有从娃娃班培育起家的云生班、三合店、三庆班、保和班、太平班、喜盛园、乾梨园、小梨园;有颇负盛名的四喜班、聚梨园;有誉为"梆子泰斗"的喜字科班;有实力雄厚的坤梨园等。从这些班社中培养出来的优秀艺人,有蔓菁红、天明亮、元儿红、八百黑、一条鱼、一千红、秃丑、二八黑、三盏灯、三儿生、天贵旦、说书红、盖天红、狮子黑等。他们当时的主要演出剧目有《红书剑》、《取洛阳》、《炮烙柱》、《下河东》、《斩黄袍》、《明公断》、《打龙袍》、《算粮登殿》、《武家坡》、《坐楼杀惜》、《南阳关》、《百花亭》、《牧羊圈》、《蝴蝶杯》、《明公断》、《马陵道》、《草坡》、《梵王宫》、《满床笏》等等。在这些班社中出师的著名琴师有彭根、鼓师宋兴儿,有因马锣演技精湛而著名的马锣三,他们三人苦心钻研、密切配合,将晋剧原用的手提马锣改为吊击马锣,演奏时根据不同剧情和人物的特定情感,用轻重缓急等不同手法,表现人物喜怒哀乐,促进了晋剧音乐的改革和发展。

自古商路即戏路。晋剧随着山西商人的经商足迹而广布流传至河北省的张家口、蔚县、井陉、获鹿,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陕西省的榆林、绥德等地。戏以商远播,商以戏繁荣。凡晋商所到之处,建会馆、筑戏台,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城镇。现存的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等均可看到豪华气派的戏楼、戏台。在众多热心晋剧的晋商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韩子谦。韩子谦出生于祁县富商家庭,人称韩五少。父经商于扬州,母王氏为江南昆曲名伶。一九二五年他同时考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和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四年后获取两校毕业文凭返晋,他淡泊商业却专心致力于晋剧艺术的研究和改革。在他的倡导扶持下,成立了戏曲研究社,从晋剧的剧本、音乐、声腔到表演艺术,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改革,不愧是一个近代戏曲的改革家。

称雄商界数百年的晋商,为晋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和传播所作出的贡献,足以给今天企业与文艺团体的合作、联姻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