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戏剧工作室开到全国去
2013-02-0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林 楠当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在区域演艺中心的跑道上你追我赶时,在北京和上海之外,他们谁会是中国戏剧“第三城”?
在本世纪初,戏剧演出市场刚刚回暖之时,这个问题还根本没有被提出来的资格。但如今,北京和上海的戏剧演出已经很火爆,而在这两个城市之外,哪个大城市会成为戏剧演出的“第三城”这个问题也慢慢地浮上了水面。而笔者发现,眼下的“第三城”之争不仅仅是看演出市场的盛衰,对知名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工作室的争夺,也许会成为未来决定这一“战争”胜负的关键。
把戏剧工作室开到全国去
以一个导演或者一个创作团队为核心运作,兼具创意、策划、创作、制作、推广、营销等功能的戏剧工作室,近年来在国内屡见不鲜,其中佼佼者如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等的工作室,都是硕果累累。实践已经证明,工作室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生产力和运作效率的戏剧制作生产方式。
据统计,目前全国比较有名的戏剧工作室大都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业内人士表示,京沪两地拥有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上海市话剧艺术中心等国家院团,创作、制作人才荟萃于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地的文化氛围较好,戏剧演出有较好的市场基础。
笔者也注意到,近年来,戏剧工作室开始出现了从北京、上海两地向其他城市拓展的势头。相较于演出公司和文艺院团,戏剧工作室较小的体量和灵活的机制,使得他们在拓展新市场方面相对容易些。此外,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戏剧演出已被各地观众认可接受,开拓新的演出市场也是戏剧工作室扩展的一个动因。
近几年,这种动向已日趋明显。早在2010年,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就已先后落户天津的盘龙谷文化城和杭州的凤凰创意园;而在今年3月,被誉为中国戏剧界“冯小刚”的李伯男戏剧工作室(成都)正式落户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8点空间。除此之外,尽管没有将自己的戏剧工作室落户异地,但是林兆华、田沁鑫等大导演也都与除京沪以外的其他城市的演出商等有过密切的合作。
当工作室遇到一座城
尽管远离京沪这样的创作和制作中心,但是这些吸引戏剧工作室前来落户的城市大都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条件和创作环境。比如,天津盘龙谷文化城为孟京辉提供了一栋别墅作为工作室用地。孟京辉表示,这个工作室可以成为演员排练场所,也可以在此进行舞美制作,整个团队终于可以在一起工作,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在北京城里各处跑来跑去。而对于距北京更远一点的杭州凤凰创意园,孟京辉则表示,虽然这里距离远一些,但是创作氛围很好,园区也有多位知名艺术家入驻。而吸引了李伯男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8点空间也为他提供了独栋的工作室,李伯男表示,成都近年来的戏剧演出市场很好,而这个园区是成都文化的一些新高地,集合了音乐、展览、戏剧、设计等多种文化元素,整个园区的文化氛围特别好,很适合搞创作。
在选择将工作室的版图拓展之后,孟京辉和李伯男们也为他们选择的城市带来了关于戏剧的一切。落户盘龙谷之后,孟京辉表示会在未来10年时间里为这个地方引进一系列戏剧活动,而毗邻北京的地域优势也允许孟京辉把许多创作人才吸引到这里进行创作。无独有偶,对于选择落户西南城市成都,李伯男也表示除了启动“李伯男戏剧演出季”之外,还会针对成都的特点,每年为成都创作一部在这里首演的戏剧作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除了京沪两地之外,我国有很多城市的戏剧演出市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深圳、杭州、成都等都有条件成为下一座戏剧之城,甚至是中国戏剧“第三城”。而这种直接吸引工作室落户当地的做法,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文化氛围、提升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抓住上游资源,从内容生产方面直接切入戏剧演出的产业链,而不是仅仅从演出市场进入,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还有多少戏剧能被复制
不论是2010年就已经开始拓展版图的孟京辉工作室,还是刚刚落户成都的李伯男工作室,尽管拓展的前景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他们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作为以导演和制作人员个人的创意为核心的工作室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在灵活多变的同时,其实更多倚赖的还是少数几个主创人员。因此,虽然工作室可以游走全国各地开设,但是内容生产和制作能力的发挥还是需要有更多的创意人才的加入,而不仅仅是靠某几个明星级的导演。也就是说,落户异地的戏剧工作室如果真的想创作出原创作品来,就必须吸收新鲜血液的加入,而不是靠“吃老本”。
此外,落户异地的戏剧工作室能不能与当地文化氛围融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品格,如果不能针对这不同的文化品格吸收营养进行创作,而仅仅是照搬同样的作品,那么工作室落户异地就仅仅成为“赚一套房子”,意义并不大。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仍然表示,戏剧工作室落户异地这种方式很有意义,因为这代表着城市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重视文化内容的生产,而不仅仅是集中上马一些文化设施,比如大剧院等,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填充。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上游被重视总归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