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头面的文化内涵:云鬓添姿色 步摇诉风流

2013-12-07 发表|来源:南阳日报|作者:时岩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沈满愿·咏步摇花
  
  一首梁朝女诗人沈满愿的《咏步摇花》,把古代女子头戴珠翠走路时的风姿描绘得淋漓尽致。重视佩饰,尤其是头饰,是中国历朝历代女子的风俗,民国以来,女子的头饰才删繁就简。如今,女子满头珠翠,行则珠摇玉动的情景只有在戏曲中可见了。
  
  头面是戏曲旦角所用各种头饰的统称,那些美丽的头饰可不是你想怎么戴就怎么戴的——南阳市曲剧艺术中心主任助理史雪沛告诉记者,戏曲中哪一种角色佩戴何种头面,需要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剧情,酌情选用。
  
  旦角头面主要有三种:银泡头面,铜制镀银,多为半圆形球状体。为剧中贫寒、寡居的妇女用;水钻头面,用高级玻璃仿制的钻石镶嵌在金属底版上制成,一般有红白两色,水钻有很强的闪光,为剧中年轻美丽、性格活泼的妇女或富家女插戴;点翠头面,以翠鸟羽毛剪贴于金属底版上制成,翠羽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富于变化,在头面中最为贵重、雅致,多为贵族妇女所用。这三种头面,除银泡头面件数较少外,水钻、点翠头面各有50件左右,称为一副。其中有顶花、后三条、边凤、边蝠、压鬓、泡子、耳环等名目。此外,还有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绢花、绒花和珠花,一般作为以上头面的陪衬物使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戏曲舞台上的头面,就是生活习俗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