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地方戏十年消亡近百 传承困境待解

2013-12-12 发表|来源:东方早报|作者:王斌

中国的地方戏曲素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组成,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可谓洋洋大观。据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戏曲剧种,然而到2012年已经减少到286个。十年间,地方戏曲剧种就消亡了将近100个,其速度让人震惊。

更让人忧心的是,现存的地方戏曲中,有74个剧种分别只有1个职业剧团或民间班社,他们被称为“天下第一团”,处境无不岌岌可危,面临团散剧亡的困境。而苏剧艺术,曾经就是其中的一支。

相对于昆剧、京剧这样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千姿百态的地方戏则蕴含凝结着每一个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地域特点。在农耕文明和乡村社会格局中,地方戏曲所沉淀的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精神,可谓文化活化石。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冲击,地方戏的衰落和消亡让人忧心。很多剧种虽然仍有演出,但无论是收入还是市场,都不足以继续支撑其发展。

如今,很多地方戏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能够像苏剧这样得到相对重视和具体抢救的剧种,却少之又少。记者在采访很多地方戏从业者时,他们都表示,要让地方剧种继续得以传承发展,人才是最大的关键。很多剧种往往有了一位领军人物,就能得以继续发展,诸如王锦文就曾以一部甬剧《典妻》救活了这个曾经奄奄一息的“天下第一团”。只要一个剧种有人继承,那它的文脉就能薪火相传。

而在抢救保护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只有在资金和人员保障上给予相应的政策,才能让地方戏这一传统地域文化的活载体得以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