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论武忠在《徐策跑城》中的艺术创造

2013-12-16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协会|作者:佚名

刚刚恢复晋剧传统戏演出,就有幸目睹了晋剧名家武忠、阎慧贞、李月仙郭彩萍联袂演出的《薛刚反唐》,深深被武忠老师在《徐策跑城》一折中的表演风采所折服。

徐策跑城》是传统戏《薛刚反唐》中的一折。全剧说的是唐时两辽王薛丁山之子薛刚惩恶报仇的故事。老臣徐策也被卷进这场忠奸斗争之中,他为了保忠良不绝香火,忍痛舍弃亲生之子,从刑场换来薛家的三月蛟,并将其抚养成人。十三年后,薛刚与妻纪鸾英集结重兵,杀来长安除奸,在徐策的配合下,取得了胜利。《徐策跑城》所表现的是徐策闻听薛刚统帅大兵前来除奸时的一场戏,这场戏的时间跨度很短,它所集中表现的是徐策的心情。然而表演者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就会流于一般,作为一出可以独立演出的折子戏,见应该以小见大,从人物生活的片断透视出他的神韵。武忠的成功,恰恰在于他准确地领悟并表现出了徐策的神韵。

大幕一拉开,徐第缓步而上,他两眼微闭,精疲力尽地似乎连话都不愿意说。观众由此感受到他心情的沉重和身体的衰弱,—个饱经风霜而又无力匡时济世的老臣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表现徐策内心的苦闷和沉重时,武忠仅仅用了“缓步”、“两目微闭”和有气无力地从牙缝里挤出的“何事”二字来完成的。这些动作极为简练、准确并富于表现力。当家院说出“小人差人打探,言说韩山人马快到城下”时,徐策顿时双目圆睁,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一把抓住家院问道:“啊,怎么韩山人马就到城下?”在家院肯定是实之后,一阵发自肺腑、酣畅淋漓的笑声冲口而出,积郁在徐策胸中多年的痛苦和愤怒随着这笑声烟消云散,他完全沉浸在这盼望多年的喜悦之中。武忠在用眼神和笑声来表现徐策的内心变化时,注意了动作和声音的生动和逼真,而不是用传统的程式表演来框范,因此准确地刻画了徐策性格中豪爽、豁达的一面。

三月姣出现后,证实了薛家兵马确已逼近城下,紧接着就是徐策与薛刚夫妻、父子的相见,在这过程中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极为迅速。特别是与薛刚见面的一场戏,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尤其难以把握。然而越是在这样关键的地方,越是显示了武忠驾驭人物的功力。徐策乍见薛刚,先是双眼微闭,以便仔细观察和确认,然后将内心的悲喜交集之情外化为脸部的动作,这种悲喜交集之情需要找到最准确的表现方式,那就是百感杂糅的一阵“哭声”和挥泪轻弹的一个动作。悲喜之情稍加沉淀之后,便会病定思痛,一想到由薛刚莽撞所带来的薛家满门抄斩的悲剧,徐策不由得怒上心来,这时他高高举起右手,然而却轻轻地落下,这一个嘴巴既是他对薛刚过去错误的批评和惩罚,也是他要结束以往的历史和肯定其义举的标志。这个嘴巴的打法极为讲究,既要注意分寸,又要有丰富的内涵,武忠掌握得恰到好处。当徐策回忆薛家的不幸往事,再度气上心来,又欲举手打薛刚时,薛刚之子薛葵大不以为然,立刻干涉徐策的行为,徐策看到薛门之后如此勇武,顿时化怒为喜,用手指轻轻地指点着薛葵,表示自己的欣喜和爱抚之情。这种生活化的动作是那么形象、生动,使人感到极为自然而又亲切,它是对生活的准确提炼的结果。

徐策进城和上朝途中的一场戏是重头戏。它主要是用唱和做来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其内心活动。在做的范围内,武忠主要采用两个富于表现力的手段,—个是帽翅,一个是台步。在表演过程中这两个动作是互相配合、交相辉映的,因此收到了理想的审美效果。当徐策畅快淋漓地喊出“薛家的威风又来了”之后,徐策就开始“跑”城了,他先是抖双帽翅、翘大拇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然后伴随着“只觉得身轻步健壮如飞——”、“我洋洋得意把城进——”的演唱,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轮换地抖动单帽翅,先左后右,然后是双帽翅,再由双帽翅转化成左右文叉。在充分地发挥了帽翅的表现力之后,武忠又在台步上大作文章。伴随着“往日行走走不动,今日行走快如风”的欢快歌唱,武忠用飞步、抖须和屁股坐子等一系列富于变化的脚步动作,准确生动地传达出徐策的喜悦心情,展示出其性格中风趣、开朗的一面。

武忠除了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性格之外,还很重视唱腔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他的唱腔风格既有丁果仙的韵味,又融合了一些河北梆子的特点,这在晋剧须生、老生中是比较独特的。他在行腔、吐字、喷口上都下过功夫,很会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特长既表现为他注意寻找唱与念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并且力求台词的清晰和准确,又表现为他的每句唱都符合剧中人当时的心情,并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当他的唱腔同时传达出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时,这种唱就是有生命力而又富于的味的唱了。一个戏曲演员只有进入到这个层次,才可以说达到了悟境。武忠在用〔快流水〕唱“听说韩山发来兵,倒叫老夫喜气生”时,采用了“吹音”的发声方法,声音清晰,喷口有力,行腔流畅自然;在“喜气生”三字的拖腔时,使人感到轻松而生动,声音中充满了韵味,既淳厚又隽水。在唱“扬鞭催马起如风”时,用的是节奏欢快的〔二流水〕,将徐策“盼只盼兵强将又勇,但愿得此一举定能大成功”的强烈愿望和急切心情,倾盘倒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收到了用唱腔刻画人物的最佳效果。

武忠所刻画的徐策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徐策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是武忠的艺术风格,二者融会一体,即成为武忠所塑造的徐策。这个徐策,既有麒派的影子,又有阎派的影子,但他非麒非阎,为武忠所独创。武忠之所以能够不为流派所拘,当然与他以众人为师有直接关系。武忠早年师承于著名晋剧表演艺水家丁果仙,但他不拘泥丁派艺术,先后就教于梅兰芳、尚小云、周信芳、常香玉、阎逢春和张庆奎等名家,他博采众长,将各种艺术流派融会贯通,从中悟出—个道理,就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建构自己的艺术风格,徐策形象的塑造就是他成功的艺术实践。在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的问题上,武忠摸索出一条将体验与表现加以有机结合的道路。他首先准确地把握住徐策的性格主线,在此基础上具体而又细微地捕捉徐策在规定情境中的心态和心理流程,然后他调动唱念做打等各种表现手段,将内在的情绪外化为舞台动作。在动作的设计上,他既注意发挥传统程式动作的表现力,又从塑造人物的需要出发,从生活中提炼出富于个性特征的动作。因此,同样是徐策,武忠的表演则给人以新鲜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