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故宫戏曲文物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

2013-12-22 发表|来源:千龙网北京 北京日报|作者:郑涛 陈涛

《壶天宣豫——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戏曲文物特展》通过行头、砌末、剧本、档案、戏画等140余件(套)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观众感受清宫戏曲的“台前幕后”,领略中华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深内涵。

各色戏衣色彩斑斓、做工精细,扮相谱、戏曲人物画册品种丰繁,一件件珍贵的戏曲文物作为清宫演剧的见证者,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清宫演剧的台前幕后和绚丽瞬间。12月20日——2014年3月18日,《壶天宣豫——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戏曲文物特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展出。作为国家大剧院与故宫博物院首次联袂主办的大型文物展,展览通过行头、砌末、剧本、档案、戏画等140余件(套)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观众感受清宫戏曲的“台前幕后”,领略中华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深内涵。

故宫不仅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宫廷演剧的重要载体。故宫博物院院藏清代宫廷所用的戏曲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用料之优、工艺之精,在全国各地博物馆的收藏中首屈一指。 本次展览依台前幕后分序胪陈,从“清宫演剧的场所”、“清宫演剧的内容”和“清宫演剧的组织机构及其它”三个方面,全面展示清代宫廷戏曲的兴衰沉浮和独特魅力。

清宫戏曲繁荣,可以从起“行头”窥见规模,而“行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戏衣。清宫演剧各类脚色穿戴使用的各式戏衣,均为精益求精、不惜工本的精品之作。

戏剧文物既是文化结晶,也反映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历史沧桑。

戏本,俗称“戏眼”,是一出剧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现故宫所藏戏本数量较多,不仅有供帝后阅读的“安殿本”,还有供演员排练的“角本”、“排演本”等等。展览中,庆典承应戏《祝福呈祥》、月令承应戏《银河鹊渡》、临时承应戏《空城计》等戏本或画册,惟妙惟肖、各具特色,让人目不暇接。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重要的戏曲、音乐类等文物,而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不仅呈现高水准演出,也通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为观众提供不同形式艺术之间比较和交流的平台。本次展览作为两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之后举办的首个大型展览,将整合双方优势,弘扬经典民族艺术。”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大剧院共举办207个展览,惠及观众数百万人次。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国家大剧院还将继续加强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整合资源,联合举办戏曲、音乐类文物展览及高水准的高雅艺术演出,让更多公众感受艺术的魅力。”

要唱戏,先搭台。展览首部分即为“清宫演剧的场所”,参观者不仅可以一窥紫禁城内体量最大、规格最高的畅音阁戏台模型,以及名头最响亮的漱芳斋戏台模型,还可以在各式各样的戏台老照片里找寻百年前中国戏曲的凝固华章,这里留下过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李万春等名角儿的足迹。“北面五间正房有廊檐,正中悬着红边贴金蓝地金字竖匾,‘漱芳斋’三个楷书,并排三个满文。”梅兰芳曾详实记录下他早年到重华宫漱芳斋演出的见闻。

宫廷演出自是要比民间的规矩多,仅戏本一项就颇多名堂。此次展出的戏本不仅有专供帝后阅读的“安殿本”,还有演职员排练的“角本”(即脚本)、“排演本”,二者最大区别就是制作的精细程度。而且,单单为皇家特供的“承应戏”还有“庆典”、“月令”和“临时”之分。诸如,皇帝万寿演出剧本有《福禄寿》、《九九大庆》;《佛仙会议》、《天人普庆》是留给皇太后万寿的;《空城计》则属于临时承应戏。

展览最为精彩的部分当属“行头”里的戏服。其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为康熙朝晚期的女帔,蓝色百蝴喜相逢于其上,吕洞宾的八仙衣、诸葛亮的八卦衣、陈世美的蟒袍也均为不惜工本的精品之作。殊为可惜的是,出于不损坏年代已久远的文物考虑,陈世美头上穿戴的套翅不得不与纱帽分离摆放。“经初步清理摸底,故宫内现有戏曲文物3万余件,仅戏本就多达2万多件。”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曹连明说,故宫以前为人们所熟知的只是瓷器、古代书画,今后,囊括了各个戏曲门类的服装也将开辟专区展出。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明年3月18日,感兴趣的市民只需一张大剧院参观票,便可走进展厅感受中华戏曲文化别样韵味。而且,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安排小型的原创昆曲、京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