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大红灯笼》:很像一篇成人的童话
2014-02-06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刘涛
晋剧《大红灯笼》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故事情节由于小说、电影和舞剧的播扬,人们非常熟悉。在今天的社会,如何重新演绎《妻妾成群》的故事,怎样解构这个故事在当下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使它成为一部具有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且好看好听的戏曲作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地说《妻妾成群》是讲述民国初期在深宅大院里3个女人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传奇色彩。但是看了经过改编后的晋剧《大红灯笼》的舞台呈现,非常惊叹《大红灯笼》创作团队对经典小说重新解构的能力。从编剧贾璐的一度创作到导演张曼君的二度设计规划,使得这个陈旧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该剧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是揭露封建男权社会和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无疑这是一部悲剧。剧中人物结局:死的死,疯的疯,走的走。陈家大院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年之际,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晋剧《大红灯笼》,更显出此剧有深意。
史佳花在戏中塑造的四太太颂莲,人物形象非常引人注目。这部戏就是以颂莲的坎坷命运为主线来推演故事的。颂莲是上过洋学堂的学生,对婚姻,她有过美好的憧憬。但是面对现实的诱惑和考量,她自愿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给大户人家做姨太太。她是追求了物质享受而牺牲了自己的精神和尊严。这与当下我们社会中出现一些女性愿意在宝马车中哭,而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价值取向是有多么相同之处啊。这也是该戏观照当下的现实意义。然而颂莲不知道,进入陈府,就进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沼泽地。陈府是令人窒息、腐朽的杀人场,一口老井吞下了多少女性,而这正是封建社会中女性无法逃避的人生宿命。颂莲的人物性格发展有着清晰的层次脉络:从纯洁的少女到有心机的女人,最终在“四院封灯”的呵斥声中,陷入苦闷、沉沦、绝望乃至发疯。喝苦酒,点灯笼,踢灯笼,弄得满院狼藉,这是颂莲对封建社会的缩影——陈府一种本能的反抗。
晋剧《大红灯笼》运用戏曲的艺术手段来推演一个好看好听的故事。大院中妻妾们吃醋争宠,勾心斗角,结果两败俱伤,她们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表面风光的陈府大院却埋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到处暗含着不稳定的因素,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本质决定的。
这部戏的主题是多面的,见仁见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也是基于晋剧《大红灯笼》整体的舞台呈现的象征性所致。陈府是一个象征——是封建社会扼杀人性、扭曲人性的魔场黑洞;灯笼是一种象征——代表财富与地位,是大院女人争夺的目标,看似热烈红火却又暗藏血腥;死人井是一种象征——寓意封建大院里的人物命运归宿,显得阴森恐怖;玉箫是一种象征——代表美好的情感,很美却很脆弱。《大红灯笼》很像一篇成人的童话,以很美的视觉效果吸引着观众,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