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艺院团面临“人才荒”
2014-05-19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立元据媒体报道,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排演的新戏《来自天堂的百合花》由于缺少演员,戏里20岁左右的男女主角,只能由团里两位年届五旬的老演员扮演,全团除两位团长外,连后勤、财务都要上台表演。这种“缺人”的情况,在基层文艺院团普遍存在。
相关观点
张天平(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团长):
团里大规模的人才流失,主要出现在2010年8月之后。剧团原来的87名演职人员,现在只剩26名,出现演员行当不全、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局。现在的演出,我们返聘了退休的国家二级演员担纲主演。
与此同时,渭南市艺术学校戏曲系招生情况也不乐观,2011年报名人数寥寥无几。
为此,渭南市政府在2012年计划和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培养秦腔演员,并设置了免学费、入学即与渭南市秦腔剧团签约等优惠条件,结果因只有两人报名而没有办成。而以前,剧团还是事业单位时,想进剧团的人很多,选拔人才还需要考试,由此可见,基层的演员更注重身份的认同感。
近几年,转企改制给剧团注入了活力,我们以“出人出戏”的思路一年排一部大戏,但人才的困境更加凸显,希望政府能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景雪变(山西省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团长、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
2002年,我被调到山西省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当副校长,当时学校已经没有戏曲班,戏曲老师或是转系教音乐、舞蹈,或是自己做生意去了。
2004年,我们将戏曲老师找回来,办起了梅花班,10年来,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学生达35名。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每年都会定点从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选拔演员。为了让演员们安心演戏,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近年来借钱建起剧院、建起演职员的家属楼,请来名家给他们上课。
但是学校今年招生突然变得困难,只有几个人报名。与此同时,我们团每年的下乡演出有100多天,老百姓特别喜欢我们的戏,冬天,他们把被子裹在身上看我们演出。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人才问题依然这么严峻。
薛亮(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人才匮乏是多年来困扰舞台艺术的问题,在浙江,这个问题同样突出。近年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也招不到优秀生源。
为此,浙江做出了一些应对举措。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松计划”,通过比赛选拔青年艺术人才,至今发现、推出和培养了浙江省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舞台艺术门类的近1500名青年艺术人才。针对浙江省艺术主创人员稀缺,外请主创成本高、艺术同质化突出的问题,浙江省文化厅启动培养主创人员的大师班,推出一系列扶持计划。
通过这些举措,全省各地文化行政、艺术生产单位都意识到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重要性,也从中发现和推出了一批艺术人才。
但人才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靠演出市场的繁荣。马年春节,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新年演出季”,让省里各院团轮流演出,成本由政府出,但要求票价必须控制在60元以下,而且必须在市场上公开售票,春节期间来看演出的市民明显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翟桂梅(文化部艺术司副巡视员):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编剧、编导、作曲等专业优秀创作人才及优秀表演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针对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问题,文化部人事司、艺术司在2002年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文化艺术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培养了一批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另外,文化部还与一些行业机构、地方行政部门进行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训,希望通过此类有计划的培训,让基层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带领青年经营管理人员开拓视野、打开经营和创作的思路。
文化部直属院团也各尽其责地对一些地方院团进行了“一对一”的帮扶。比如中国交响乐团2009年就开始对新疆爱乐乐团、内蒙古交响乐团等进行帮扶。他们赠送乐器,派音乐家到当地指导排练演出,请地方乐团声部首席进入国交。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贵州仰欧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合作演出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美丽新疆》等,在合作中提升了地方院团演职人员业务能力。国家级、省级院团均可以与基层院团开展此类合作,以此对基层院团进行帮扶。
另外,基层院团普遍存在经费不足、创作力量薄弱、生存空间狭窄等问题,亟须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