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

2014-06-23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佚名

金代山西人对戏曲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就连死后也“钟爱有加”。从晋南一带出土的大量带有戏曲表演场面的金代墓葬砖雕中,我们可以看出,用砖雕戏台和戏俑作为随葬品和墓葬装饰是当时一种较为普遍的风俗。这些墓葬戏台模型和戏俑,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戏曲演出情景缩微雕造的。金墓砖雕中的戏曲角色,在宋代四人或者五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固定为五个角色:末泥、副净、副末、装孤和装旦。

末泥,宋杂剧、金院本中的男主角,通常为穿袍秉笏的大官装束。末泥这个行当,渐渐消失,融于现代戏曲中的生角。

杂剧——末泥色

金代/1115〜1234年

砖雕 (2块) / 高66厘米,宽24厘米,厚15厘米

1979年山西省稷山县苗圃M1出土

副净,宋杂剧、金院本中假装憨愚、制造笑料的角色。表演中以脸敷白粉、扮相滑稽和瘸跛踉跄的步态引人发笑。在早期宋杂剧和金院本中,有些角色可以根据剧情重复设置,比如副净和副末。副净相当于现代戏曲中的丑角。

杂剧——副净色头像

金代/1115〜1234年

绘彩陶塑 / 高11.5厘米,宽9.5厘米,厚6.5厘米

1978年山西省稷山县马村1号墓出土

副末,宋杂剧、金院本中的角色,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表演上以插科打诨为主。主要是在演出前向观众介绍剧情,称为“副末开场”,类似今日戏曲里的“自报家门”。

杂剧——副末色

金代/1115〜1234年

绘彩砖雕/高35厘米,宽27.5厘米,厚5厘米

1973年山西省垣曲县坡底村出土

装孤,宋杂剧、金院本中扮演官员的角色,由唐参军戏中参军一角演化而来。但在北宋杂剧中,装孤尚非常设角色,而是根据演出需要随时增减,金院本中的装孤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类型。装孤这个角色已经无法和现代戏曲中的角色对应。

杂剧——装孤色头像

金代/1115〜1234年

绘彩陶塑/高12厘米,宽8.5厘米,厚7厘米

1978年山西省稷山县马村1号墓出土

装旦,扮演女性人物,表演上以唱为主。现代戏曲中把装旦称为青衣,即旦角。

杂剧——装旦色

金代/1115〜1234年

砖雕/高38厘米,宽14厘米,厚8.3厘米

1979年山西省稷山县化峪M3出土

建造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的侯马董明墓,墓室北壁堂屋屋檐上两斗拱间砌单檐歇山顶戏台一座,整座戏台结构精巧,形式壮丽,真实再现了金代的戏台建筑形制与杂剧表演场地,是13世纪初叶中国戏曲舞台的一个典型实例。

董明墓戏俑角色从左至右依次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

宋金时期戏曲的繁荣发展,也为儒家孝道文化和民间传说故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