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呈现要回归剧种的自身特点
2014-06-2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秦 毅——专家研讨秦腔二度梅李东桥表演艺术成就
6月20日,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承办的李东桥表演艺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及戏曲界、评论界专家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李东桥,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传承人,是当今秦腔的领军人物。从艺40年来,曾先后领衔主演秦腔《千古一帝》、《杜甫》、《西京故事》等数十部大型剧目,是秦腔界的第一枝“梅花”,也是大西北秦腔生角演员中目前唯一一位“二度梅”获得者。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崔伟表示,李东桥的成功在于扎实创造与时代特色相得益彰,在于剧中塑造的新形象与鲜明的人物性格相得益彰。他说,演员在戏曲程式化的演出过程中,用新的生活鲜活了古老的秦腔。“秦腔的程式化是有文化内涵的,需要不断研究和开拓。”戏剧评论家孙豹隐表示,工夫在戏外,无论是“四功五法”的坚守,还是人情事理、大众情怀的参悟和具备对于演员来说,都非常重要。
“与时俱进不是与‘时尚’俱进。”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甄亮表示,李东桥用本真的戏曲化表演,为破解、移除话剧+唱的戏曲表演作出了探讨。“回归戏曲本体”是众多专家所肯定的方向。季国平表示,舞台呈现要回归剧种的自身特点,不可急于时髦化,急于让年轻观众认可,而缺少了“冷板凳”,缺少了学术,缺少了理论支撑。对于“旧曲新唱”的中国声腔艺术,演员的创造性比较大,不同流派也因“新唱”而确立,这也正是要研究李东桥等优秀演员在声腔方面传承与发展的原因。
刘宽忍表示,社会各界要多搭平台,做好服务,关心、支持、呵护表演艺术家,要不忘老的、扶植年轻的,支持传帮带,让表演艺术的财富不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