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不应该消失的乡村文化

2014-07-19 发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作者:百味

孩童时代,爷爷家门口有个大戏台子,农闲时,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弹奏乐曲、即兴演唱,有时候,村里会出资请来专业的晋剧团表演节目,很多人来不及吃饭就赶去观看。

再回老家,当年的大戏台子早已被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造纸厂。生活条件好了,可人们不再听戏、扭秧歌了。问及原因,村里很少有这样的活动,也没有什么人来组织。如今,农民吃的、喝的啥都有了,农闲时不喝酒、打牌干啥?笔者无言以对。

乡村是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是传统道德的发源地,也是最能体现文化特色的地方。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正面临着危机。一些地方的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终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除了看电视就剩下打牌、打麻将,邻里关系变得淡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赌博暴力,这些现象背后,是乡村文化的缺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滞后。

想留住乡村文化的“根”,就必须造就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将人文精神与现代公共治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和谐新农村。继承和重塑乡村文明,首先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苏木镇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嘎查村的文化站、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建设。同时挖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着力建设一批新颖、健康的文化基地,把农牧民的生产学习活动和文化生活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其二,做好传统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抵制外来糟粕文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组织嘎查村文化活动,同时加大活动的创新力度,加强教育,切实提高农牧民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