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师生同唱敬老歌-评大型晋剧现代戏《守护夕阳》

2014-07-30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张爱生

2014年6月10日必定是太原市以文化艺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该校原创的大型现代晋剧《守护夕阳》在省城南宫剧场与观众见面了,观众趋之若鹜,好评如潮。因为这台冠以“关爱老年人,幸福太原城”的主题演出给太原的观众以舞台演出之美的欣赏与愉悦。更给太原的观众对于我们现代生活范式中如何对待老年人这一主题提出了深深的思考和启迪。该剧的创作者们以我们身边的好人为原型,以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为线索,构筑了一幅发生在一所养老院里的别样的生活画卷。平淡中不失波澜,一般中体现着不一般,日常的市井生活却蕴含着深深的哲理。无论从思想的表达还是审美的创造,都考虑了观众深层的心里需求。回答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所绕不过去的老年问题。所以,出现以上的盛况是必然的。也必将就尊老爱老的问题搅动观众心灵深处的一池清水。

 

一、“守护夕阳”社会学意义

在中央政治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本身就是我们需要弘扬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孔子认为“仁者无敌”,孝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本就是孝,人之源于孝,不孝无以生人。崇老敬老,是中国的特色。西方的伦理学把人看作客观的存在,而孔子的伦理学则把人看环境和关系中的人,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然而既是过程,就势必产生传承的人际关系,即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美国社会学家默尼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善待老人,是当代人文明素质和道德文明的重要参照。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它作为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在我国大量的传统戏曲中,有大量表现孝亲文化的作品。有些在今天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戏曲以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教条,雅俗过堂的优势,用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向人们传达亘古不变的尊老爱幼的道理。讲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安安送米》、《鞭打芦花》、《清风亭》、《木兰替父从军》等经典剧目,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感人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4年3月《敬老工程与老龄社会制度建设蓝皮报告》在北京发布,其实质内容是:改变传统的养老理念,不把老人当包袱,要把老人当财富。具体实施就是以敬老工程为依托,以老年机构为基础,以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为核心。随后,各地关于老年问题的相关法规在各地出现。我们太原市也在第十二届人大出台了相关规定。

通过以上论证,不难看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我市深入开展的今天,市艺校推出这样一部现实生活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大戏《守护夕阳》其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守护夕阳》的剧本特色

在经过反复酝酿决定选取养老题材之后,该剧的创作者们就定下了:正能量、接地气、好故事的创作方向。剧作家(小上、小东、商培玺)结构的规定情境实在黄土高原某省会城市,一群老年人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养老机构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特定的人物关系,独特的矛盾冲突,情况十分复杂,真是:

剪不断,理还乱

心底苦,对谁言

雪花飘飘铺满地

面对旷野心茫然

而医护人员,正是通过怎样的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旁人难以理解的韧性。深入细致,实实在在的工作使这些矛盾都一一得到解决。正是张英的核心唱段《面对那一双双信任的眼》:

当初开办养老院,

我满腔热血挑重担。

医养结合创新路,

一片痴心不畏艰。

想不到今朝风云变,

上上下下来责难。

前是河、后是山,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扪心自问错在哪?

苦苦挣扎为哪般?

倒不如离开是非地,

人生何处无青山?

回头又见托老院,

多少老人把心牵;

老人怕孤独,

老人盼温暖;

老人需关怀,

老人待承欢。

高教授人虽睿智身瘫痪,

刘长发老来遭弃怨连天。

傅书记正气凌然也偏执,

王秀英倘若回家生存难。。。 。。。

面对那一双双信任的眼,

难道叫老人们在心寒?

剪不断、理还乱,

心底苦、对谁言;

雪花飘飘铺满地,

面对旷野心茫然!

这个矛盾爆发和解决的过程,自然就构成了舞台上的一幕幕精彩的演出和入情入理的教化。

固然,剧作家们以理性思维和高度的创作热情,对剧本几易其稿,而市艺校的组织者们,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对剧本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一次次的论证,大到一个战役的时间和态势,小到一个退休工人养老金的核算、地域性方言的使用等等,力求做到剧本有根有据,真实可信。《守护夕阳》的剧本创作上以主观性的思维写了人物与心灵的对话。如刘长发与张英的对唱,构成了一大段忏悔与纠结,形成了深刻的道德审判和内容。张英与刘铁山的对唱都对剧情的揭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守护夕阳》剧本创作上的这些努力,都为剧作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三、《守护夕阳》舞台演出呈现

在整个演出中,在导演韩建英、崔彩彩、陈小春的统筹下,通台演出呈现了既让观众感受到艺术欣赏的愉悦,又感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和强大的心里动力。导演注重了戏曲所需要的鲜活的人物塑造和幼小的情节和动作的调动。在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下大力气通过人物自身和人物之间戏剧冲突的开掘,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形成一种在忧郁的抒情和对生活的真挚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的悲悯。导演注重在舞台的整体艺术表现上,突出演员的表演,从而使得整个演出更具完整性、艺术性,情感深厚和诗性的感染力。

焦菊隐先生说:灯光是戏剧的生命,舞美是无声的戏剧语言。所以在《守护夕阳》中,舞美艺术家刘鹏先生和灯管专家杨庆锦先生都表现了很深的艺术功力。天幕、框架式的布景、活动景片、写实性布区。烘托了养老院神秘而温馨的环境,特别是在导演的统筹下,活动景片和演员的互动使整个舞台简洁明了,又根据不同的剧情要求处理得质朴而富有诗意。在以舞台人物为中心的演出中,从空间环境到气氛处理,从色彩的运用到人物造型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守护夕阳》取得今天的成就舞美工作功不可没。

孟文和朝阳两位作曲家在《守护夕阳》的音乐创作中即体现了本土作曲家对乡土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戏剧音乐的熟悉程度,而且在中西结合上独具匠心,像剧中第五场女主人公张英《面对那一双双信任的眼睛》如歌剧中咏叹调般的深情演唱和独特的音乐形象,以及第六场男主角深情的道白时,人声和小提琴的对答,大提琴的烘托与倾诉都是可圈可点的佳段。

王帅王磊在剧中第四场所设计的舞蹈,即抽象又写实。对全剧剧情的流畅衔接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宛若《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的滑雪与行军,确实在现代戏的表演中为新程式的创造和经典程式的继承起到了很好的探索作用。

四、《守护夕阳》的表演气象

完善的剧本、优秀的导演,精良的制作团队是晋剧《守护夕阳》首演成功的重要前提。而《守护夕阳》的演员阵容不是不能不提及的。《守护夕阳》的演员阵容是已市艺校的应届毕业生、多年在艺校兼职的教课的兼职教师、本校的教师和在校的学生几代人组成的一个团结向上的创作群体。

吴爱卿扮演剧中的灵魂人物张英。张英成功了,这个戏就成功了一大半,如何从张英平凡的工作和平凡的外表中挖掘出金子一样的闪光精神。从及其繁琐的工作和日复一日的日常事务中挖掘出她献身事业的深刻意义。如何使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树立在晋剧舞台上,这些都是摆在这位年近六旬的表演艺术家面前的难题。戏份吃重,着实考验其对生活的领悟力和对表演的功力。而作为有名的孝女和有思想的表演艺术家,吴爱卿没有让我们失望,通过演出我们看到一个成功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形象树立在舞台上。那种收放自如的表演,两次被老人认错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对刘铁山忍耐后的爆发,第四场所引用的五代元素,几段大的唱腔中,晋剧的流韵和歌唱的无忌贯通,特别是第五场,那宛若歌剧中咏叹调一般催人泪下的《面对那一双双信任的眼睛》充分增强了张英这个人物的张力,挥洒自如,为晋剧的人物长廊中增加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形象,这段唱经过加工也极有可能成为晋剧的经典唱段。充分发挥了吴老师的表演潜能。展现了淋漓尽致的表演特色。

《守护夕阳》虽然是老人演老人,但演员们绝无本色表演,老艺术家们都敢于面对角色的挑战,努力使自己扮演的人物鲜明深刻,把一群特殊的老人慷慨与小气,和蔼与势力,高雅与俗气,理想与偏执和内心世界表现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如扮演刘长发的霍更新,扮演老干部的田照明,扮演高教授的薛春胜,扮演黄桂兰的刘慧兰,扮演张健康的赵存礼都让观众深刻的感到了老艺术家们表演台词语言,人物塑造上独特的个性和真挚的生活体验,向老艺术家们致敬。

而中生代的演员在《守护夕阳》的演出中让我们看到了继承和发展的明显气象。如扮演刘铁山的詹俊林,扮演郑奶奶的郭红霞,扮演代院长的李明星,扮演杏花的郭跃萍和扮演小赵的田雅琴等等在演出中真体验、真体现,即遵循晋剧的传统模式,又富有年轻人澎湃的激情。现代都市生活暗含着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如果假以时日年轻人前途不可估量。

在演出中市艺校的学生全体出动,有的在台上认真演,有的后台认真忙,有的在台下认真看,台上台下一片绿叶。让我们深切的感到了晋剧艺术的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

固然,《守护夕阳》取得了首演的成功,但是需要加工的地方还是存在的。例如:这个戏势必会唱响,应该提前考虑没有吊杆的农村舞台的布景设计,在音乐交响化的同事,及弦乐部分似乎还缺少具有山西梆子明显特征的一抹亮色,整个舞台演出的幕间调度还需要更合理(如首场演出灯光已经亮起,病危的刘长发还在整理床铺)。活动景片的工艺问题影响了景片移动的流畅性和无缝衔接。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演出中不断磨合的细节。但是如果解决好,一定会为剧作增色不少。

固然,老年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有着丰富的内涵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一部戏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新颖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角度,本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来演绎和体现它,来回答观众来剧场看演出时所带的问题。这样得现代戏才有真正的意义。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国立艺术中专,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戏曲艺术重镇。毫不夸张的说,太原市戏曲教育之黄埔,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面对转型的阵痛和艰难,以书记王小东(编导艺术家),校长张朝阳(作曲演奏家)为首的一班人为了重振国立艺校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以更可贵的艺术教育家的胆识,十年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原创了三台大戏,而且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超越,从十年前以学生为主的《褐马鸡与少年》到师生同台的《花开花落》。再到今天呈现给我们的几代、多地艺术家通力合作,倾情奉献。为我们奉献了一台大型现代公益晋剧《守护夕阳》,每一部都真实可信,每一部都收获颇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守护夕阳虽然是市艺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群有胆有识的艺术教育家的实际努力之下,还会在这条教学实践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和戏曲人才。

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