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2014-08-04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佚名

编者按: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所谓戏曲,清人阮元说过:“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舞台灯光同导演、表演、编剧、音乐、舞美的综合,才成为戏曲。戏曲舞台灯光,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而且起到揭示主题、塑造形象、刻画人物等突出作用。在营造的舞台氛围中,戏曲舞台灯光如同抒情浪漫的诗篇,婉如动人的肢体曲线,像是美妙的旋律,又恰如编剧的文曲字里行间的寓意。在戏曲艺术的创作中,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一  戏曲舞合灯光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就其主导方面而言是以审美的方式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实践理性精神。它失去了个性,甚至“天理存,人欲亡”。李贽发扬不被礼义所掩盖的“童心说”,“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好货好色,欲也,与百姓同之即理也“。这些观点说明儒家之理,已由不识人间之烟火,天理,礼制,秩序等,转化到普通百姓中的自然,情感,欲求了。这些天理的崩溃,人性论的崛起,对戏曲艺术的审美意识起到重大的影响。只有这样才出现了像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四梦”等,这样有血有肉的戏曲作品。在舞美方面人们已对于戏曲始终在门帘台帐前面演出感到不满足了。这样在明传奇中刘晖吉第一次尝试运用特制的灯光。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若刘晖吉奇情幻想,欲补从来梨园之缺陷。如《唐明皇游月宫》一戏,叶法善作,场上一时黑魃地暗,手起剑落,霹雳一声,黑幔忽收,露出了一月,其圆如规,四下羊角染五色之气,中坐常议,桂树,吴刚,白兔捣药,轻纱幔云。内燃“赛月明‘’数珠,光焰青藜,色如初曙。撒布成梁,遂蹑月窟。境界神奇,忘其为戏。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已用了特制的灯光—“云灯“也叫羊角灯,这也是我国戏曲舞台早期的灯光运用。《唐明皇游月宫》这部神话戏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太一的戏曲舞台里,运用光的效果造就天仙般的田园景观。薄的纱幕在五色光的营造下,构成伦理以外的、富有生机、富有情感并充满浪漫色彩的月宫。这是戏曲舞台光开天辟地的尝试。

20世纪初期,电光源已用于戏曲舞台。早在1908年,上海就引进了新光源,北京的舞台随后也用了电光器材。一位观众在第一舞台观剧日记中写道:“电灯辉煌,行头新鲜,舞台宽大,随时布景,颇足悦目。“但此时的舞台灯光一是用来照明,二是用来突出名角。前面提到明传奇舞台灯光做过开天辟地的尝试,无独有偶,享誉盛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同样是以被劳动人民所赞誉的美的形象嫦娥为题材的《嫦娥奔月》这出戏,对灯光的处理做了创新,改变以往灯光只用来突出名角的观念,而是用来创造一个符合剧情发展的艺术空间,用来塑造人物的鲜明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把灯光的作用推动了一步。梅大师还创造和运用了迫光这一史无前例的先河。这是戏曲艺术的进步,更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灯光的设备也随之更新。灯光艺术的功能得到扩展,在戏曲艺术中的表现力得到提高。如从原来的油灯到白炽灯,到后来的高压水银灯和现代电脑灯,天空玫瑰灯的合理运用;从老幻灯投影到现在国内舞台上的高科技大屏幕投影仪及先进的调光台等,使我们舞台事业开阔了前景。对我们从事舞台灯光设计来说,要求越来越高了。舞台灯光的运用从完成舞台白光的基本照明到运用灯光语言来揭示戏曲的主题,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基本上是完成舞台照明; 50年代至今,从写实的布景用光到抽象写意手法的用光,中国戏曲舞台灯光设计者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创造出不少的精品,如《杨门女将》、《沙家浜》、《红灯记》、《曹操与杨修》、《西厢记》、《金龙与蜉蝣》等。戏曲舞台灯光作为戏曲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对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而进入电脑时代的今天,现代化的灯光器材的出现,推动了戏曲事业的发展,同时又被广泛地运用到话剧、歌舞、大型电视晚会中。电脑灯及大量新光源的出现,开辟了灯光设计者的艺术天地。使得设计者的创作效率高,效果明显。但是如果不合理地运用新光源、用光层次不清、主次不分,就会导致舞台整体美的破坏。所以要根据冷光源的色温高、亮度高的特点,符合剧情及人物的个性需要,去合理地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灯光艺术的作用。

二 戏曲舞台光的创作

艺术家焦菊隐说过:“戏曲倒是可以充分利用灯光的。既然戏曲是强调表现人物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态度,那么灯光比写实布景更能帮助戏曲表演完成这个任务。与其布出江水,不如造成江水的气氛;与其布出森林,不如造成阴森潮湿的森林感觉。“戏曲舞台光通过与导演、编剧、表演、音乐、舞美等部门进行二度创作,将剧本立体、形象的、流动的、甚至具体地展现给观众,从而形成戏曲所特有的氛围,创造完整的戏曲形式美,使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进一步同剧中人物的情感相交流,从而达到深化戏曲主题的目的。

①运用强烈的色彩光更能渲染主题

淮剧《金龙与蜉蝣》这出戏从主题思想中揭示了作为宗法伦理,以孝悌为本,维护亲亲尊尊的法制,造成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惨悲剧的结局。而灯光设计者,大胆用光用色,打破以往戏曲用光的常规,大量地运用红光和强烈的白光作铺垫,来创造一个震撼人心的史诗般的战争场面。天幕运用深蓝色的光来表现宗法伦理,帝王统制的神秘威严。运用定点光和定点景来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动摇。运用流动的浅蓝和橙黄光来描绘富有生机,充满爱的情调的小家庭生活。舞台灯光的合理运用,使剧情的发展,矛盾的转化,环环人扣,丝丝相联。

序幕“逃亡”老王的惨死,公子金龙的出逃,四面杀声如潮,这时整个舞台被红光铺垫,表现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古战场。红光照在厮杀的士兵们的脸上,一束很强的白光柱穿透红光,照在半圆形的平台椅子里老王的尸体上,引出了全剧的线索,让观众感受到血与火的战争残酷性。经过一场厮杀后,灯光渐渐由血红变为浅蓝,后面的天幕也由灰白到灰暗,后逐渐暗下去。金龙的出逃在浅蓝中慢慢消失,给观众一种神秘感,给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在蓝光里一张网凌空落下,灯光由暗转亮,女主人公渔家女玉凤的出现,金龙被救,这时舞台运用剪影和追光的手法,创造出运用动作语言和人物的内心独白同观众进行交流,同时反衬了爱的亮光在宗法伦理面前显得那么的微弱。

“出海”的一场戏中,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渔产,渔妇摇晃着网里的婴儿正盼着丈夫归来的情景。此时光的处理完全是色泽明快的橙黄色光,体现了一个安稳而又平静的幸福的小家庭生活。但就在这种祥和平静之中,金龙内心开始产生了矛盾,是去继承父业,夺回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还是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最终理战胜了情。随着矛盾的尖锐,灯光由浅蓝、橙黄,逐渐变暗。在幻觉的一场戏中,追光为主体,突出金龙与老王的对话,此时天幕出现深蓝色的光显得神秘威严,使金龙下了抛妻离子的决心。

“入宫”的一场戏,金龙得胜回到王宫,老王座椅仍在半圆形平台上立着。大将牛牯得胜后得意忘形地坐上宝座,王座象征皇族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严,尽管曾救过金龙命的牛牯也逃不过死的厄运。金龙刺死牛牯,并将其踢下宝座,自己沉稳地坐上王座。灯光从开始橙黄光表现胜利后的喜庆到舞台起红光表现杀死牛牯的残忍手段,一束强的白光又一次照到牛牯的尸体上,反复地运用红光和白光,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在“闯宫”“祭祖”的两场戏中,金龙知道抢来的女人是自己的儿媳妇,被阉割的蜉蝣是自己的儿子,心里真是悲惨万状,神灵的诅咒,诸王的指责。这两场戏以蓝光为基调,剧情从发展到高潮,追光的运用,起到了刻画人物内心矛盾纵深发展的作用。儿子蜉蝣要带子回家,结果被父—金龙刺死,为了维护封建孝悌伦理,金龙的人性已丧失,父子情义已被埋没。红白光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交点之中。全剧用光首尾呼应,大胆地运用了强烈的色光,更能渲染主题,震撼人心。从而使得观众更能感受到人性的沉伦所酿成的悲剧结局。

②讲究用光技巧更能突出主题

塑造出一个符合剧情需要的舞台空间,创造出演员的表演及音乐表现情感的氛围,灯光的表现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在用光的技巧方法上)设计师们常常借鉴其它艺术门类,如影视等用光技巧常被广泛运用到戏曲中宋。上海京剧院编排演出的《曹操与杨修》,灯光在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用浅蓝光贯穿全剧,借助北方冰封地冻的实景,光的反射透亮晶莹,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寒冷的景观,这种舞台氛围更进一步揭示主题,揭示曹操思贤如渴,疾贤如仇的矛盾心理。

曹操是汉时战乱中创造出统领千军万马的一代枭雄。由于长期拼杀疆场,挟天子而令诸侯,造就了一个阴险毒辣而又足智多谋的奸雄形象。戏曲艺术中,人们常常把曹操视为白脸奸臣。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还得突出一个“疑”字。灯光设计者运用于影视镜头画面切换法来表现曹操紧固而又非常恐惧的心理。运用追光照着正要入睡的曹操,光圈慢慢收小,直到收光晴场,几乎在同一时间,演区另一侧一束圆柱状红光慢慢亮起,再加频闪灯闪电般的效果,构成了一个虚幻的战场。首先进入观众视觉是曹操在惊慌失措中被刺客追杀的场面,片刻所有的光渐渐地暗下,追光又恢复到开始时的情景,这时曹操已是大汗淋漓,从噩梦中惊醒。这场戏只有用灯光来处理才能达到塑造曹操这一特点的最佳效果。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光的配合,把人物的内心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运用形式的动态来完成内容静态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剧作家的意图。

秦腔《蔡伦》一剧中,灯光设计师运用灯光色块切割达到影视制作中的推拉特写效果。该剧群众场面较多,为增强舞台立体感,突出主要人物,他运用整体光效反差较大的色块光提炼主要人物,根据设计图纸和演员的部位,多处定点,人到光亮,人走光收,始终在舞台中突出主要角色,达到了全力塑造蔡伦伟大发明家的初衷。合理地运用技巧光,才能更深地揭示主题,刻画人物,使得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沟通。演出圆满成功,这才达到创作的目的。

三  虚实结合的戏曲舞台灯光发展趋势

戏曲舞台灯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随之更新。作为戏曲艺术的舞台灯光,同话剧、歌舞相比较是个薄弱的环节。话剧这个写实的演剧体系,是灯光的作用同演员,角色一样,完全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有顺序地把舞台景物,时空等方面体现出来;而戏曲灯光则要符合戏曲程式化与虚拟化的规律,具若有若无的审美特点。在戏曲光的创作中,如传统剧目《三岔口》,灯光处理完全用白光,比设计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舞台效果好,它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美;又如京剧宫廷戏《贵妃醉酒》等,这类戏的特点是华丽亮堂,演员的服饰精美,绫锣绸缎,珠光宝气,给观众一种视觉的美感,表现古装戏的一种形式美:这样的舞台光设计,用白光居多,这样的白光艺术并非通常人们所说的戏曲舞台大白光,它是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舞台艺术。又如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田园诗般的以贫民百姓为题材的戏,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及具有生活实践意义的舞台环境,给了灯光创作者的一个开阔的天地。在当今的戏曲舞台上,现代戏和新编历史题材戏的演出中,运用灯光这一手段,在创造生动的时空气氛上,在突出人物上都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穆桂英挂帅》、《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还有刚刚火爆京城的京剧《风雨同仁堂》,曲剧《茶馆》等等。又如京剧《骆驼样子》,尝试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灯光既合理地表现了演员程式、虚拟化的表演,又合乎逻辑体现了景物及时空的氛围。演员拉着实的人力车的一套表演动作,虚实结合得当,演员演得精彩,观众看得人神。这样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戏曲,更能迎合现代观众。所以虚实结合是未来戏曲灯光以及整个戏曲艺术的走向。

当今的观众已不再满足那些只注重表演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及生活情趣的戏曲。而渴望看到有血有肉的艺术作品。摆在戏曲艺术创作者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不能停留在只会一段优美的唱腔,一场精堪的打出手,一套熟练的耍锤绝活。要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给戏曲灯光设计者更大的空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戏曲舞台灯光艺术。戏曲灯光设计者,要不断改革创新,既要符合时代特点;又要保持传统戏曲精髓。这样的舞台灯光艺术,才具有魅力,才真正成为戏曲艺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