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晋剧《打金枝》中的寿宴习俗

2014-10-06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王雯

中国晋剧艺术网全网独家首发文献系列——文: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王雯 此文曾刊于《神州》2013.07.15 图:本站

一、晋剧《打金枝》

晋剧《打金枝》是晋剧经典剧目,讲述的是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宗将公主升平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暖为妻。当时正值汾阳王花甲寿辰,郭氏子、婿纷纷前往拜寿,唯独升平公主没来,引起大家的议论,郭暖恼羞成怒回宫打了升平公主,公主一怒之下回宫向父母哭诉,逼唐皇治罪。汾阳王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儿子犯下了大罪,因而将郭暖绑起来上殿请罪,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唐代宗深明事理,念及郭子仪对大唐的贡献不仅没有降罪于郭暖而且还加封于他。

1.《打金枝》故事原型

晋剧《打金枝》中的故事原型的史料记载较少,最早可在唐人赵磷的《因话录》、《三多记》传奇(又名《庆丰年》)中有记载,清代褚人获的《隋唐演义》第九十九回、近代蔡东藩的《隋唐史话》中略有记载,但记录较详细的还属赵磷的《因话录》,其记载如下:

郭暖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暖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副嫌天子不作。公主啼,奔车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还。尚父拘暖,启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小儿女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之。”锡以遣之。尚父杖暖数十而已。

2. 《打金枝》版本

《打金枝》这部戏除了有晋剧外,还有豫剧、京剧、评剧、越剧、弹词等不同的版本,另外汉剧、徽剧、秦腔、河北梆子、同州梆子、滇剧、越剧、评剧也均有此剧目。如湘剧的《福寿山》、粤剧的《醉打金枝》、川剧的《汾阳富贵》、《打金枝》等都是以此为题材而创作的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

二、晋剧《打金枝》中祝寿的特点

戏剧《打金枝》中第一场比较集中的描写了‘打金枝”的缘起—“祝寿”,尽管祝寿在总体情节上只是起着引子的作用,但是因其引出的一系列后续事件中,可以鲜明的看到寿诞活动中所包含的若干特点以及寿诞活动在当时的重要性。

1.从神话到人间

‘寿”是用来表达个体生命在世界中存在的一种时间上的延绵的一个概念,在民间的集体意识作用下,‘寿”逐渐从人的状态提升为神的某些特性,从而完成了从人间到神话的第一次飞跃。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其背后的沉甸甸的现实主义内容。比如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给王母娘娘祝寿的情节中,各路神仙前来拜贺,而由于官阶等级的差别,孙悟空并未被邀请。这样一个生于草莽中的野猴子就闹翻了天,打上了凌霄宝殿,一出本来喜庆的事掺上了戏剧化的成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孙悟空犯下天条,被如来镇于五行山下,才有后来的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

另外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笔记传奇和类书中,我们也能够找到许多散见的祝寿神话传说故事。相比较而言,《打金枝》则更多的表现的是人间的故事,具有明显的现实因素,也更能反映出在唐代那个高度文明的时代,寿诞等传统文化习俗在民间及宫廷生活中的重要性。

2.从富家到贫家

‘寿”还反映在经济地位的贫富差异上在。《红楼梦》中也有许多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祝寿描写。尤有意味的是在《红楼梦》总体叙述艺术上曹雪芹用心良苦,分别从民间和贵族这两大社会阶层里各提炼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寿星形象,并且还都是女寿星,一个是刘姥姥,一个是贾母。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两位寿星相见了,这也是两种不同生存环境背景的碰撞,两种不同社会文化的交融。在家族中在血缘关系主导下的社会结构中,高寿的老人往往会有较高的家族地位和社会地位。而刘姥姥和贾母这两个典型的寿星形象就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碰撞和交融,全书在整体结构上达到了开合有致的和谐。从戏剧《打金枝》的民间传播效果来看,大众对于《打金枝》的喜爱更多的是因为戏剧中所表现的不同社会等级家庭之间的冲突,这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

3.寿诞民俗中的人伦关系

中国乡土中,是一个特别注重人伦关系的社会,这既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基,也是儒家思想作用的结果,《孟子》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对于老年人的敬重。在《打金枝》中我们能够更为明显的看到,其中所显露出来的社会人伦关系。我们从小处看,是两个家庭的关系;从大处看,则反映的是家和国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即家庭角色和身份与国家角色和身份之间的辩证统一的矛盾,公主一方面是皇家血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至高无上的‘君”的权利,另一方面,又由于婚姻关系是郭暖的妻子、郭子仪的儿媳,但郭家在朝廷为臣做官,这样在家和国的关系上就会构成一定的冲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三纲五常为主导的封建社会背景中的内在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在当下环境里,由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新的变化,自然死亡率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有所下降。随着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也在加速发展一夫一妻一子的家庭结构为老年人的养老造成一些影响。约翰·杜威曾说:“企图摆脱习俗规范的努力是不易的。”任何习俗在塑造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个人可能影响传统习俗作出的任何努力,而老人的精神世界更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