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完善文艺评论队伍从培养青年评论家开始

2014-11-05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郑荣健

热烈的讨论,激烈的碰撞,在微信群里可持续到深夜,话题涉及话剧《狂人日记》、芭蕾舞剧《小美人鱼》、摇滚京剧《荡寇志》等;一场讲座,一个讲评,再到一部戏的观摩探讨,构成了一群年轻人每一天绵密的课程、大体量的信息接受和丰富的思想绽放。这是笔者在由中国剧协、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联主办的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研修班上亲眼目睹的场景。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讲,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勾画出当代青年文化生活的全新图景。时尚消费与影视、戏剧、舞蹈、音乐等观赏行为并行,不仅形成年轻人特别是城市青年的现实文化群落,同时也借助新媒体的言说空间,形成微信、微博以及像豆瓣社区这样的虚拟文化群落。酷评、快评,观感的碎片、情绪的表达,泡沫漫漶,让评论变得更像是一种大众娱乐或社群娱乐行为。此时,年轻人更需要一种价值的引领、一种贴近且可接受的对话。

受创作环境、评论生态等众多问题的影响,文艺评论特别是戏剧评论与创作、与受众的对话常常落空,不能较好地实现有效传达、有效影响和建设性功能;文艺评论中确实还存在诸如队伍固化、话语陈旧、评论与创作及受众脱钩等情况。如何廓清风气、磨砺锋芒、有效对话文艺创作乃至引领大众文化行为,无疑是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的应有情怀。

正因如此,出现在研修班上的这些场景,才让人恍惚、吃惊。有关方面在开办戏剧编剧、导演、音乐诸研修班之后,把评论纳入视野并设坛开讲,可谓担当之举、魄力之举。它把培养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推举到与艺术的传续发展相呼应、相统一的高度,对文艺创作、评论乃至文化生态,十分可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殷切期盼。在当下的评论生态中,一大批有持守、有诚意、说真话、讲道理的文艺评论家对文艺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必须承认,文艺评论需要学识渊博、思想睿智的评论大家和长者。但是,不管是社会的文化生态还是创作的繁荣发展,有限甚至固定的几个评论家显然不够。

事实上,当下文艺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上都与青年评论人才缺乏扶植、缺乏发声平台和上升通道有关。好的评论家太少,难免造成研讨会赶场、文章仓促应付,圈子会相对固化,评论武器也会加速折旧,锋芒渐失。在迅速更新的知识和话语中,未能及时与时俱进的评论不能反映时代,不能抵达和穿透人心,更毋论影响乃至引领价值方向。营造一个良好的、蓬勃的文艺评论氛围,培养梯队鲜明、老中青齐整的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可谓时代的应有之义。身在其中的青年评论家必能如鱼得水、发挥作用。

从实现评论的有效抵达和建设性功能的角度看,培养青年评论人才不仅有助于完善评论梯队,同时也是更新评论话语、增强评论活力的重要举措。以此次研修班为例,参加学习的学员平均年龄为36岁,普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达三分之一,并且多数在各自领域里都有了初步的学术成果。他们的成长经历,有科班的基础训练,又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基本同步,能够较好地与信息时代的文化语境建立对话。这些背景,对避免评论自说自话、发挥应有的建设性功能,无疑是重要依托和助力。

此次研修班,课程是关于戏剧评论的。这也是近年来全国各级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积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落实青年人才培养的普通一角,还有很多相关的人才培训举措在实施并初步显出成效。仅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中,就有3名获得了本年度的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一支有生气、有热情、有担当的文艺评论队伍,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