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飘晋韵 网络神播传梆声
2014-11-22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龚晋文——纪念中国晋剧艺术网诞生两周年
作者:龚晋文
大约是在2012年的这个时候,我上网浏览晋剧新闻,无意间注意到了中国晋剧艺术网,当时它刚刚建立,内容并不多,但能看出来,它的立意是比较高的,态度也是严肃的,不完全是那种为了日后挣钱的网站,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的印象。
唤醒,感知,教育,促进,应该是艺术对人类服务的一般规律。晋剧艺术也不例外,必然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担当。而中国晋剧艺术网作为对晋剧艺术做网络传播的专门网站,同样离不开这些基本任务,并发挥出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晋剧原名山西中路梆子,是祖国戏曲艺术遗产中极有生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建国初期,其分布远播京冀蒙陕、闽南闽北、云贵川渝,以至新疆建设兵团,时至今日,近邻张家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榆林地区,仍然是晋剧热播之地,爱戏者不乏其数,大凡有社戏的时候,必然是远近十里八乡蜂拥而至,演几天几天爆满,演几场几场热闹,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传输,丰富了乡民生活,就是在城市,同样也会受到广泛欢迎,并被一茬一茬的新生代青年人所渐渐接受。
但是,晋剧艺术也和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多元文化、多元艺术的无奈冲击,在乡间,在剧场,多数时候的多数观众,年龄都要相对偏大一些,小青年也有,但除去从小受过熏陶的一些人外,普遍由于受传统文化储备不足的影响,造成看不懂表演程式,听不懂唱腔内容,难以接受晋剧艺术的尴尬局面,这就带来了如何把晋剧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的问题。
中国晋剧艺术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因为我认识小王嘉,不得不说他当时只有16岁,他还小,他其实是一个十分严谨,肯动脑筋,能找到自己潜能的文艺才子。他十二岁参加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赛事专栏彩妆演唱《打金枝》中唐王的唱段出名,原本以为他会沿着这样一条戏曲演员之路走下去,可谁也没有想到,有板有眼唱戏的他,却开发出了中国晋剧艺术网,并明显可以看出其在戏剧评论、戏剧研究、戏剧传播与推广方面所下的苦功。
当我隔一段时间就要关注一下这个网站的时候,每一次都可以看到它对网络晋剧观众的“唤醒”。它不仅及时播报着晋剧资讯,而且还有着各类戏曲评论文章,同时进行着戏曲常识的普及工作。这种网络“唤醒”,看似星星点点,但却随着时间的演进,已经积少成多,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网站诞生两周年之际,该网站发布了各种数据统计,从统计中就可以看到网站在700多天里到底做了些什么,又有多少人被网站承载的晋剧内容而“唤醒”。
“感知”的作用也在这两年里默默地渐进彰显着。打开网站,它的界面非常干净,所有内容,清新隽永,文法之讲究,逻辑之条理,几乎难以让你相信它出自一个刚成年的青年之手。肯吃苦、出手快,也是小王嘉的性格特点之一。我曾经给他留言,希望他注意身体,不可以过分夜班工作……但是,他所播报的戏曲资讯,却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停不下来。因为他希望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有更多的人能到他的网站里来“感知”晋剧,“感知”艺术。
“教育”是一个难以表述的过程,但应该肯定,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网站里找到了自己不懂的东西,接受着在别的网站难以得到的“教育”。教育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小王嘉年龄虽小,但却政治觉悟很高,他能知道他的网站应该宣传什么,又怎样去宣传。如对反腐教育大戏《巴尔思御史》《廉吏于成龙》和反映教师与教育的《托起明天的太阳》,还有讴歌养老爱老敬老事业的《守护夕阳》等正剧,他都会及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播报,并图解开这些剧目的现实意义。
“促进”是一个庄严的使命,不是涂在网站界面上的脂粉,而是存储在网站界面里系统而不辞辛劳的坚守。在大数据时代,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手机和简易摄像设备的普及,往往今晚有院团演出,次日就可以从网上看到演出实况的录像视频,许多外省籍晋剧观众,不管距离演出地点多远,都会在第一时间分享到戏友们此起彼伏的视频劳作。无疑,中国晋剧艺术网以它特有的方式,毫不逊色的履行着“促进”义务,并参与到了这一播报洪流中。
两周年或是有点短,但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当明年、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再看中国晋剧艺术网时,我估计还会有新的更多的体会写在这里,因为我相信王嘉随着自身不断成长与中国晋剧艺术网的蓬勃发展,该网定会散发出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