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创作要发出有时代价值的声音
2014-11-2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刘 茜近日,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北京市文化局主办,中国评剧院承办的“全国戏曲现代戏剧本创作经验交流会暨北京市现代戏剧本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潘震宙、仲呈祥、姚欣、吕育忠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40多家会员单位代表与会。会上,陈彦、姚金成、姜朝皋、李莉、陈明等多位优秀的剧作家介绍了现代戏创作经验。
写现代戏一定要下生活
近年来,各地区、各戏剧院团都非常重视对现代戏的创作,组织剧作家深入生活。据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介绍,眼下有一批如秦腔《西京故事》、吕剧《百姓书记》、秦腔《花儿声声》、豫剧《焦裕禄》、沪剧《挑山女人》等反映时代风貌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很强的艺术力量的作品。
与历史剧相比,创作现代戏,必须先熟悉当事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形式,透过这些存在形式,再挖掘深处的神蕴。否则故事编得再好,情感描绘再浓,却不像当事人的生活,观众也是不会认账的。这些作品能打动许多观众,恰是因为剧中的不少情境,让观众联想起了自己或身边熟悉人的经历。为了达到这一点,深入生活无疑被众多优秀剧作家当做是现代戏写作的前提。譬如,上海越剧院院长、剧作家李莉为了追求“真实性”,写《挑山女人》时曾到处翻查资料,包括探寻主人公原型当地的县志、人物风情、故事传说、民歌民谣,凑巧李莉自己也有和写作对象一样的山区生活的经历。 由于写作的对象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所以,她提醒自己写作时,忌繁美、去雕琢、除虚饰,保持文字的朴实浅白,尽量运用贴近生活的“草根”语言来念、来唱,来表达人物的性格与感情。
剧作家陈彦以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蜚声剧坛,他在创作《西京故事》时曾经深入西安的两个城中村。他采访中看到,数万农民工聚集在那里讨生活,早晚上下班时,拥挤得甚至需要侧身收腹,但他们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相安无事。从而,陈彦深刻感悟到习总书记所讲的文艺创作真谛“艺术可以放开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那种怀揣富裕梦想,却始终以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的勤劳本分,以及在摩肩接踵的生存空间中,不践踏他人利益的相携相守,正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对现实生活作深度发掘
戏曲现代戏直接、逼真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剧作家如果不能很好驾驭题材、超越题材,艺术就会成为生活的简单描绘。优秀的剧作家并不简单满足于真实事迹的罗列和展示,往往去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本次会议上,他们谈到了所发现、关注、思索到的现代戏中存在的难题与困惑:例如,在创作上一定要有选择,不是什么生活都能拿来入戏的,有些压根儿就是可能昙花一现的新闻素材,偏要拿戏上,就不免捉襟见肘了。又如,现代戏的生态不容乐观,好多人用这种形式,做了“功利”的传声筒,使很多人误解了它的美学品格,导致它成了一种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垃圾筐”。再如,我们越想深度融入现实社会,越想对当下社会做出有价值意义的判断发言,就越需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历史传统,在丰厚的历史传统中去判断现实走向,去发掘真正的时代价值。
现实生活绚丽多姿,文艺创作应当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和人生样态做出深度发掘。既要反映我国历史性的巨变,又要展示当前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剧作家陈明从事戏曲现代戏创作近三十年,以苏北里下河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原状人物为书写对象,《鸡毛蒜皮》、《十品村官》获得了文华剧作奖、曹禺文学奖。他的体会是: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俯视着你应该平视的现实生活,而不知警惕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资源在悄然枯竭。
剧作家姚金成以豫剧《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多次获得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他感慨写《焦裕禄》是他创作生涯中最为艰难、煎熬的一次创作经历。毕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穆青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后,河南戏剧舞台上就涌现了几十个版本的“焦裕禄”。但是,受当时政治环境和创作观念的制约,这些戏难以真正触及深层的生活矛盾,较多是好人好事的一般性展示,并没有出现震撼性的力作。区别于以往作品,他在创作中更多地注重了对典型历史环境的真实再现和对焦裕禄性格的把握。
剧作家姜朝皋特别谈到真人真事的现代戏创作尤其难。因为是真人,要得到其亲属的认可;加上是名人,还要得到研究学者和社会的认可。哪方面的缺失都会给创作生产带来障碍。在诸多限制中寻找自由的创作空间对于作者确是不小的挑战。他在此类创作中的心得是:找准和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核与时代脉搏,即写戏不能回避矛盾、粉饰太平,也不能为尊者讳,更不能歪曲历史,做到了这一点,歌颂也好,批判也罢,都不会犯忌,难点也就可以攻克了。
以艺术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
每位剧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擅长的表现手法,都有源自生活的独特思考和情感感受。他们在交流中强调用不同的想象方式、生动的艺术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陈彦说,现代戏应该是一种很朴素的艺术,让一切情感、精神、思想都从朴素中流淌、奔涌出来,而不是靠外在的现实标签与时尚包装。把一切精力,都应用在洞开人的心灵上,用在对戏曲本体美学特征的继承、化合、创新上。姜朝皋说,戏剧不同于传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不可能完全照历史实录。在实际创作中,尤其是现代的真人真事的创作中,处理好虚实之间的关系却不简单。在把握时代脉搏前提下,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大胆创造和虚构,这不仅是被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这样才可达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