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人民在哪里,剧团就在哪里

2014-12-23 发表|来源:河北日报|作者:刘萍

井陉县晋剧团下乡演出现场

 “人民在哪里,剧团就在哪里。”——这是自今年4月份本报启动“基层文艺团体生存现状调查”活动以来,记者听到的最多、最感人的话语。

历时7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对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井陉县晋剧团、深泽县坠子剧团、隆化县河北梆子剧团、蔚县秧歌剧团、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等常年坚守基层的剧团追踪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当前基层县级剧团步履维艰的现状以及面临的资金短缺、人才断档、市场竞争、创新乏力等问题。

基层文艺团体是最接地气的一支文艺队伍,他们来自农村,常年服务农民群众;他们用艺术形式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着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冲击,基层文艺团体的生存出现危机,它们未来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有关部门应制定出怎样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如何让珍贵的地方戏种得以传承?近日,我们邀请省内部分专家学者、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士以及来自县级剧团的负责人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省基层文艺团体的生存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农民要看戏,这是不争的事实!”常年在农村演出的井陉县晋剧团团长尹海军说,离开了农民,忘记了农村,“文艺为人民”就成了一句空话!

近年来,尽管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活动是不定期的集中行动,还未能大范围常态化。所以,大量常年面向农村,扎根基层的演出,还要靠县级剧团来承担。

我们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基层院团面临的生存现状和生活困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基层剧团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赶路两腿迈步,吃饭缺盐少醋。住在破瓦寒窑,睡觉只在地铺。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窝头。日演二至三场,累坏腰腿筋骨。常年走村串乡,饱尝万般辛苦。”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王晓英在戏曲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他对县级剧团的苦,对戏曲面临的新问题了如指掌。他说:“基层文艺院团承担着向基层的老百姓传播党的声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一般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最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如果高雅的艺术不能占领基层文化高地,庸俗的、低俗的、媚俗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为人民吃得了苦,为人民守卫住土’,县剧团同行们的行动,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希望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振儒坦言,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县县都有剧团,但现在,全省的县级剧团只剩下57个,而其中30%还存在着散团的危险。“资金捉襟见肘、人才流失断档、创新剧目乏力以及农村演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成为阻碍县级剧团长足发展的‘绊马索’和‘瓶颈’,必须打破。”

根治资金之痛,拓展扶持渠道

基层文艺团体发展中最突出的“顽症”就是资金缺乏问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省大部分县级剧团财政拨款每年在10万-20万元左右,仅够缴纳人员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个别剧团如赞皇丝弦剧团没有常规财政拨款,仅在2010年以启动资金的形式,一次性补贴20万元。有的县剧团每年仅有4.5万元的财政拨款。

尹海军介绍,井陉县晋剧团有40多名演员,每年演出四五百场,但是每场的演出费只有一两千元,去掉日常的演出开支所剩无几。“勉强保命,疲于奔命。这绝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县级剧团的现实问题。没有帮扶资金,我们时时都有人去团散的危机感。”于是,井陉县晋剧团开拓“借鸡生蛋”的新渠道,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模式,吸纳一部分社会资金。

“在文化市场中竞争,戏曲不具有优势,县级剧团更不具有优势平台。”王晓英建议,能否考虑从政策层面每年从各级财政中列支“演出补贴专项资金”,这是体现国家扶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全国行业内通行的做法是对各转制文化类企业补贴额度从每场5000元到30000元不等。“各地经济条件、财力状况不一,我们省里有关部门能否从政策层面明确补贴基数和补贴标准。可以借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有关做法,采取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基层群众受惠的方式,加强政府扶持。”

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齐大伟建议,比照省级层面的政策,相关部门能否具体制定专门的县级层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如为县级剧团建立艺术生产的专项扶持或奖励基金。另外,要加大对政府购买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向基层艺术团体倾斜;政府在实施文化惠民购买项目时优先考虑具有资质的、常年下乡演出的县级剧团。

保定市文广新局的副局长孙艳君呼吁,基层文艺团体的经费是否可以实行财政差额补贴,人员工资执行全额标准。另外,根据各地经济情况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设置剧目创作专项资金,财政出资购买公益性演出场次,为剧团下乡演出解除后顾之忧。

要从根本上破解资金难题,使基层剧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周大明则建议,“关键就是要将县级剧团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真正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另外,她建议,可以参照“国家艺术基金”管理运行机制,省级和有条件的市级也建立同级艺术基金会,扶持基层剧团的发展。

破解剧团人才荒,传承地方“戏脉”

“十到十五年,我最担心的是会有一大批县级剧团会散团,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荒’。”张家口演艺集团董事长左艳林预言了一个他极不愿看到的未来。据介绍,如今,张家口市仅剩3个县级剧团,而邢台市县级剧团的数量缩减为零。这证明了县级剧团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困境:要生存下来,必须破解“人才荒”。

“第一,首先要留住现有人才。怎么留?靠政策留,靠感情留,靠事业留,也要靠待遇留人,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三级联动制度:即采取省直定点帮扶市直单位,市直定点帮扶县级剧团,几年一轮换。也可以采取跟班培训、联合创作、同台演出等办法。”王晓英建议,要留下县级剧团的戏曲人才必须多方努力。

“我们最近十多年投入大资金开展‘联合办学’培养特色剧种人才的方法,希望有借鉴意义。”左艳林说,从2000年开始,张家口市与省艺校、张家口一些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了一批专科学员,通过免学费、给补贴、定向招聘学生等方法为地方剧团留下了近20个“人才种子”。

 “剧团有舞台,学校有教育,学生有学历身份,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希望县级剧团积极采取这种方法来培育后继人才。”王振儒称,这种艺术院团与艺术学校联合举办的“三加二”、“三加四”的教育模式是国家提倡的戏曲人才培养之路,国家在政策上会给予免除学费、补贴资金等优惠政策。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演员签约机制。剧团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聘演员,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原石家庄市演艺集团董事长杜学瑜建议,剧团人才管理可以借鉴影视演员的签约机制。

由于待遇低下,学习传统戏曲的人才越来越少,可以考虑把广大的戏曲艺术爱好者吸纳进来。王振儒建议,“各级剧团可以通过义务帮扶,免费辅导,建立村镇文艺队等多种形式,培育县级剧团的后备人才队伍,避免人去曲息的结局。另外,我们还打算把县级剧团人才培养纳入‘文艺冀军’基层人才梯队建设序列大力扶持。”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以方言为重要特征的地方戏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果有心去统计的话,小剧种的消亡速度绝对是惊人的。”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贾占生建议,亟须建立特殊剧种人才培养的政府投入机制,对其给予专项扶植资金。

“比如保定市清苑县哈哈腔是国家级非遗,由于有资金扶持,他们的人才培养形成一定的良性生态,剧种和传统剧目的传承可以说后继有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惠芬说,省艺研所曾经追踪过哈哈腔的发展轨迹,哈哈腔取得的成果证明由于非遗项目有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在人才和剧目传承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打破剧团生存尴尬,寻找新“身份证”

“场场爆满,越演越赔。”这是石家庄演出市场的怪圈,也是河北演出市场的怪相,更是许多县级剧团“‘没戏演’生存艰难、‘有戏演’更赔钱”的现实尴尬。

“原因不言而喻,就是我们的文化市场不成熟,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没有形成。大家看演出都不是自掏腰包,多是赠票。”王晓英和杜学瑜一致认为,培育成熟的演出市场和培养群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任重道远。

最近,省艺研所提供的一份报告中称,“转企改制的剧团改革方案的设计,起初是基于演出市场十分繁荣的基础上的。但实际上,我省大部分戏曲演出市场十分疲软。”我们在采访调查中也发现,大多数县级剧团甚至市级剧团,演出市场都在农村,甚至是偏远的农村,主要为庙会、集市以及婚丧嫁娶等活动演出,观众流动性非常大,并非真正的演出市场。

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崔秀斌说,现阶段有的剧团因为无法缴纳巨额养老保险等多种原因,转企改制被搁浅,事业企业“两不管”。“我们失去了‘身份证’,演出发票都不知道去哪儿买,严重影响正常演出业务。”

“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接下来随着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县级剧团会有一个明确的‘身份证’。”王振儒说,原先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县级剧团的转企改制情况国家和省里正在积极调研考察,在这个当口,不要动摇改革信心,而是要想尽办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孙艳君认为,县级剧团面对的农村市场存在着不成熟的因素,比如,压低票价的自杀式的恶性竞争,造成许多剧团疲于转台口,演出质量下降,社会效益降低,随之经济效益也大大受损。“这亟须政府部门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的监管,加强对演出团体、演出人员的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实行持证上岗,无证取缔,加大对团体假冒、恶性竞争等各种不规范市场行为的管理力度,营造一个科学规范的文化市场。”

“我们期盼着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让我们也能擎起‘尚方宝剑’,保护自己的权益。”崔秀斌说,在改革中前行的县级剧团仍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的关爱。

“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基层院团的生存发展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对基层文化工作者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推动基层文艺院团发展壮大。”今年二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来到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调研考察时指出,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的成功,得益于它是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典范,是勇于开拓、改革创新的典范。

“要继承好经典传统剧目,把那些立得住、传得久,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的老剧目传承好,演绎精品,保持魅力不衰。还要贴近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生活方式,适应‘微时代’传播特点,大力推动地方戏曲艺术创新发展,使之展现新魅力、焕发新光彩。”王振儒认为,基层文艺院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改革创新,才能找到繁荣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