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吸引观众走进剧场
2015-11-30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 艺术网|作者:孙轶琼
24日晚,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夜宴》被改编为芭蕾舞剧,登上了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的舞台。同样,在12月24日、25日两天,改编自著名电视剧《甄嬛传》的同名话剧也将在省城亮相。
当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被改编成舞台剧的时候,怎么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1剧情要凝练、要新鲜
作为最普遍的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面很宽泛,受众很广。但是改编成舞台剧,由于受到地域性的限制,能否叫座叫好,还真是一门学问。究竟是延续影视剧的剧情还是略作修改,还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是改编剧一直面对的问题。
采访中,不少观众坦言,舞台剧应该有舞台剧的核心内容,如果继续主打影视剧作品的内容,会让人没有新鲜感,所以剧情要凝练,更要新鲜。曾经,《失恋三十三天》《钢的琴》《步步惊心》都被改编成了舞台剧,作为有着原著为包装的剧目,这三个剧目更多地延伸出了不同的特色,从人物背景设置和剧情部分都比影视剧原作有所颠覆,这种改变就是观众乐于接受的。诚然,观众不希望掏上门票,看到的还是如电视剧那般,就连台词都不改变,让门票花得没有价值,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应有新鲜的内容和元素。比如《钢的琴》,有了重金属音和东北二人转等音乐,比电影看起来更多元。
同样,《夜宴》改编成芭蕾舞剧,本身就是一种颠覆,再加上舞台场景的多样化,更具有养眼的气质。至于话剧版《甄嬛传》,不少读者致电本报,问到底和影视剧有什么不同?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电视版演的是“宫斗”,是封建社会女子的“封闭”,而话剧《甄嬛传》说的则是一个女人的奋斗史,不管是百年前身居后宫的女子,还是现代社会中奋战在一线的白领,都让人看到女性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不失为一档励志的好剧目。“喜欢这种热播剧改编的舞台剧,因为能在已知剧情与人物的情况下找寻新鲜感。”这是一位媒体从业者的心声,而这种言论,相信也是很多观众的心声。
2卡好档期,就能借力发力,吸引观众走进剧场
就目前来看,话剧《甄嬛传》的票房收入非常可观,一些低价票很快就销售一空了。为何这么火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或许就是热点剧的影响力所在。卡好档期,就能借力发力,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如果演员要是原班影视剧的人马,票房收入会更高。
话剧《暗恋桃花源》问世近30年之久,除了题材和内容好之外,该剧最大的卖点就是推出了明星版话剧,林青霞、袁泉、黄磊、何炅、谢娜等人都在里面有过演出,所以明星的金字招牌也为该剧吸金不少。或许没有影视剧中的原班演员出马,也是难以全军胜利的主要原因。不过观众们也需要认识这一点,演影视剧好的人,不一定能胜任了话剧,而一名好的话剧演员,演影视剧会游刃有余,这是因为舞台艺术的不可确定性,演员们除了要能hold住全场外,还得适应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所以说舞台剧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确保场场演出都一样,总会有点突发奇想在里面。
跟着心走,想去看就去看,话剧版《甄嬛传》虽然没有名家大腕,但都是话剧界的实力派。再加上全新改版后的剧情,小主、娘娘们的风采也不尽相同,这种重温和体验应该与众不同。
3未来,舞台剧和电影能否两情相悦
影视作品变成舞台剧,而舞台剧也正在向影视剧转型,比如《夏洛特烦恼》就是一个例子。如此说来,是不是在国内未来的演出市场上,两种艺术形式可以随意转换,或者说对于山西的演艺团队来说,能抓到一个好的发展机遇?
山西舞台剧业内人士认为,创作电影和创作舞台剧都有个性化的因素掺杂其中,“虽然说国内电影正在进行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的力量会裹挟和改变很多事情,但创作还是充满个人化情绪的,舞台剧和电影在本质上消费的是情感,既然有情感,就一定有个性在其中”。此外,除了舞台剧和电影创作者的两情相悦,两种艺术形式的受众也得达到两情相悦。
业内人士坦言,由于购买力不同,舞台剧的观众天然对情感消费有更高的愿望,同时也有更强力的消费需求,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对艺术作品更为挑剔。因此,舞台剧观众的消费水平和鉴赏水平是高于电影观众的。
不管是影视剧变舞台剧,还是舞台剧回归影视,这都证明了文艺形式的百花齐放,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题材中感受和体验那种对于艺术的美感,也迫切需要好的艺术作品来滋养我们的内心和灵魂。如果,你错过了芭蕾舞《夜宴》,就不要再错过话剧《甄嬛传》了。感受不一样的艺术,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