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廉政戏曲为何受群众欢迎

2016-03-29 发表|来源:中国网山西|作者:陈攀峰

 舞钢:廉政戏曲唱到了百姓的心窝里。“春风吹暖人心田,阳光普照在人间。八项规定人称赞,全国上下笑开颜。风清气正国庄严,四风习气丢掉完。干部作风都好转,聚精会神务实干……”3月22日上午一大早,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尚店镇大黄村就传出了铿锵有力的戏曲声,二胡、唢呐、月琴、弦子、笛子等多种乐器齐上阵,近百位父老乡亲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节目,现场一派欢腾,这是舞钢市2016年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的首场演出。(2016-03-25 清风平顶山)

廉政戏曲为何受群众欢迎?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廉政戏曲作为廉政文化的一种“接地气”的独特的表现形式,自然具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深厚土壤。

廉政戏曲深受群众欢迎,这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党中央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真心拥护有着密切联系。腐败分子危害国家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而廉政戏曲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抨击腐败分子的精神需求,营造了腐败分子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大好局面,值得提倡和推广。

反腐败斗争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以廉政戏曲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代表的廉政文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据了解,为加大廉政文化在基层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党纪条规的认知水平,舞钢市纪委联合市文广局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此次文艺活动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廉政歌曲《公仆赞》、唢呐独奏《血染的风采》、廉政戏曲《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包青天》选段、廉政小品等,朴实的表演、熟悉的乡音,让廉政教育生动了许多,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廉政戏曲受欢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廉政文化的渴求。有关部门在开展廉政文化下基层活动时,应该创新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大妈,廉政文艺节目咋样呀?喜欢看吗?”记者和身边的一位群众聊了起来。“喜欢,喜欢地很,农闲了也没啥事,这样的表演对我们村来说,都是高兴的大事,有说有唱,节目可好看了!”大妈说完就爽朗地笑了起来。“最喜欢哪个节目啊?”“喜欢那个廉政表演唱《八项规定》,唱得很好,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我们也多了解了解,让干部听听,多为咱老百姓办点好事。”

话说回来,仅仅指望廉政戏曲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也是不子现实的。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权力缺乏监督而导致权力被滥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建立健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搭建文化平台,巧唱“廉政戏”,廉洁的种子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也唤醒了群众的监督意识。淳朴亲切的乡音,唱来了廉政新风;精彩纷呈的表演,送来了欢声笑语。丰富多样的廉政文艺节目,纯化了民风、凝聚了民心、弘扬了正气,值得点赞,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