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别瞎赶时髦
2016-06-24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南 音
近来,一些地方文化部门在部署工作时,不忘加入一些时髦表述,出现频率较高的莫过于“新常态”“文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面看,这些表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但有些地方的表述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新瓶装旧酒”。
比如,有的地方将文化活动的常态化称之为“文化新常态”。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就已明确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
再如,一些地方在总结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时,喜欢用“文化+”。只要跟文化沾上点边,都被冠以“文化+”。一时间,“文化+”大行其道。实际上,“文化+”应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且文化成为其他产业发展、改变产业形态的重要因素,否则,“文化+”就名不副实。
而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本意在于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部门单方面供给以及供需不对等状况,绝不是前几年流行的“点单式”“菜单式”“超市式”等的“翻版”提法,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固然要与时俱进,但更要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精吃透,切勿生搬硬套。否则,不仅贻笑大方,还会影响文化惠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