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的网络普及与发展
2016-09-25 发表|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作者:闫飞瑜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世界名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戏曲艺术通过不断的发展、更新与丰富,沐浴了时间的长河,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成为中国百姓主要文化生活之一。然而在时下这个互联网与电视娱乐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传统戏曲却与人们的生活娱乐及大众审美渐行渐远,如何将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不得不思考,传统戏曲艺术与网络文化的联姻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总结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的境况与现代网络具备的优势,分析目前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戏曲艺术发展与现代网络
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戏曲之所以能够根深蒂固,传承至今,与其自身的不断创新与丰富分不开,戏曲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承载着戏曲界前辈无尽的汗水和心血,戏曲以她独具的个性和魅力,千百年来深受世界观众的喜爱。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戏曲这张中国脸谱、华夏瑰宝,却面临着传承与
发展的困惑,受众群愈来愈有限。等等戏曲界的境况不得不引起社会上特别是行内人士极大的不安!为此,笔者认为,戏曲艺术的发展不妨借助于互联网这种具备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广、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再通过多种传播形式的相互交织,而扩大自身的传播力度,循序渐进,将戏曲的继承和发展置于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中,紧跟时代步伐,调整审美功能,再度创造出独具民族风格,深受大众爱戴的中国新戏曲。
1.网络传播与传统戏曲传播方式的区别:
电视娱乐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与电脑的广泛普及,它们以各自鲜活的形式和快速的传播方式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当中,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各类娱乐节目,可做坐在电脑前就能得到最新最快的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中运用了音频、视频、flash、搜索引擎等多种先进技术,其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多种技术交织组合的方式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冲击。网络平台具备了更为广阔的信息量与空间性,其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信息的储存几乎没有限制,各式各样的信息表现形式玲琅满目,其立体化及多样化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戏曲艺术的传播方式,还是主要立足于室内外的大小舞台上,受众人群可想而知了!众所周知,一台好戏,要想得到大家认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一年半载的事。那么,仅靠传统的传播方式可谓微不足道啊!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四功五法,服饰扮相等等多麽美妙、多麽耐人寻味,如此高超的艺术却无法适应这样高速发展的文化娱乐生存氛围,多数剧团被迫由城市转入偏僻落后的山村旷野,每场演出由成千上万的观众锐减至几百甚至几十位看戏的人。更可悲的是,阵容强大人才济济的戏曲剧团却往往因生活所迫,经常出演在红白喜事的小舞台上。戏曲艺术还经常受限于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别,造成剧种性的传播范围。
由此可见,要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真正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使戏曲民族艺术求得生存,松柏长青,就必须想求发展的途径。
2网络的用户群体与戏曲受众的区别: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21亿人之多。这其中仅网络视频用户就高达2.6亿,其中近6000万用户只为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并且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信息和事件话题受众均可随时参与并发表个人意见及看法来畅所欲言,无论何时何地均可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自身喜爱和感兴趣的内容。另外,网络广告也具有更为稳定的受众群体,它所独具的信息全天候、信息覆盖面以及地域的自由性也是传统广告传播方式所无法企及的。再者,网络广告的传播和扩散是开放性的,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选择性,显然这也是吸引网络受众的一大优势。更胜者,网络广告这一领域而作为各大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备受关注。就戏曲观众来论,曾经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当时遭到了扼制和中断,以至于元气大伤。时至今日,戏曲艺术在不断的发展与传承之下却逐渐步入了“中老年艺术”的怪圈,不容易被现在的年轻一代所接受,人们对戏曲产生了“单调”、“古板”的误区。再加上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导致了专业人才的流失,戏曲血脉的枯竭。大家清楚,戏曲最讲究一剧之本,一出观众叫好的剧目,首先是剧本的题材、结构、人物背景等非常有感染力,其次才是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团队的综合创作部分。就拿山西的戏曲艺术生存现状来讲,曾经从事戏曲编剧的优秀人才,如今却大多数都把精力投放到了编写电视剧本上。其次还有导演的缺乏、剧团上演剧目的千篇一律、主要演员不注重综合素质等等。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戏曲艺术的发展传播以及所连带的受众群体,多麽需要借助于互联网庞大的潜在受众群体,使戏曲艺术也能够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化的平台,更多更好的介绍戏曲知识、戏曲新闻、戏曲剧种、戏曲人物、演出剧照、演出团体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成功吸引这些潜在受众,再通过网络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等,对戏曲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传统戏曲艺术的网络传播策略
互联网这块新型平台从诞生至今短短十数年,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广、信息获取方式便捷等优势已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体现,从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戏曲艺术类网站也已经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传播的新渠道,互联网作为一个传播的平台早已对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传统戏曲艺术又该如何更好的通过网络这块肥沃的土壤实现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笔者谈一些浅薄的策略。
1.戏曲艺术登陆网络的方向: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戏曲类网站,是戏曲艺术进军网络平台重要的第一步。时下以戏曲艺术为主体内容的网站与日俱增,但究其质量却参差不齐,而在优秀的戏曲类网站中个别剧种网站又占据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其他剧种在网络上的资料相对匮乏。如:山西的稀有非遗剧种“碗碗腔”“耍孩”等。戏曲网络登陆方式也应遵循戏曲界多年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行多样化的传播。各个剧种建立各自的戏曲网站,各网站配备专业队伍。这样就可避免了戏曲类网站在网络竞争中内容的单一和实力的不足,从而也就避免了重复和雷同。唯有突出个性扬长避短,杜绝千篇一律,才能在同类网站甚至网络平台中跻身前列,脱颖而出。
2.戏曲艺术的网络宣传方式:
如何使初具规模的戏曲类网站引起网民的注意,是戏曲类网站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现今相当一部分以戏曲艺术为主题的网站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被动性,不积极宣传与跟进是这种症结的根源之一。而在网民群体中众所周知的“百度”、“谷歌”、“新浪”等门户网站就是一些很好的信息宣传载体的典型,这类网站拥有自身广泛的知名度和庞大的用户群体,戏曲类网站通过与其合作,借助此类热门网站具备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进行宣传和公关,就是一个自我营销的便捷策略。利用网站之间的合作,发布戏曲类新闻及各种资讯,开展一些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戏剧活动,同时邀请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公众人物进行网站的宣传和节目的制作,并且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访谈来吸引受众群体的目光,使之从了解到喜爱。从而慢慢积累和吸收网站的固定受众,再通过网站用户之间的口耳相传,达到广泛宣传戏曲艺术的目的。
3.戏曲艺术的网络普及:
如今,戏曲艺术受众的严重老龄化,是传统戏曲艺术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播方式单一、创新作品数量不足、戏曲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等。由此可见,戏曲艺术只有利用网络的传播,才能达到普及,戏曲界加强创作与时俱进的作品,改善以往的戏曲艺术宣传缺乏活力的问题,才会引起广大网民受众的重视和兴趣。首先,戏曲类网站可通过网络平台,专为网民推出一些出色和比较有故事性,简单易懂的剧目吸引和培养新的受众,从兴趣到爱好,为戏曲的传播输送新的血液。另外,如今年轻一代受众的网络信息来源和交流学习平台,基本已经固定形成了微博、博客、贴吧的“铁三角”,在传播信息交流理念的同时更得到广大受众的理解和认同,那么,戏曲艺术传播普及所不曾涉及的,正是这三种年轻受众们最青睐和喜爱的网络互动平台。然后,戏曲艺术类网站正可以通过在微博、博客、贴吧中上传一些出色的传统与现代戏和神话剧来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比如,曾经上演并获得强烈反响的《骆驼祥子》、《宝莲灯》等,这类新创的剧目以其幽默诙谐、节奏鲜明、戏剧性十足等特点,多年能够立足于舞台,并且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很显然,若将该类优秀作品传于“铁三角”上,必将使更多网络平台的年轻观众群体对戏曲艺术的概念形成全新的认知。只要能够参与其中,人人都能了解并从中获得乐趣,对戏曲艺术自身也能起到了良好的改进和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就需要戏曲艺术工作者们加强学习掌握网络平台的各种应用方法和交流工具,从而投入其中,建设与戏曲艺术相关的微博、博客还有贴吧等平台,并进行良好的宣传维护和管理,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交流氛围和言传身教的学习环境。并且利用此类平台,进行针对戏曲艺术类院校的宣传和专业知识的介绍,吸纳受众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爱戏曲艺术并置身其中,吸收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戏曲艺术从业者和接班人,真正使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走向年轻化、现代化。
4.政策上的支持与肯定:
要发展就要被认同,就要集思广议,戏曲艺术要想通过网络普及,其前提,唯有从政策导向上的支持与帮助、鼓励与肯定才能打开其前进的途径。我国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戏曲艺术研究机构在“硬件”与“软件”的发展和落实中都非常滞后,大多数戏曲艺术工作者至今还没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研究与工作,以及更深层次的技术开发利用等也都没有明显的起色,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国家对于艺术研究机构发展要求的平均水平,这种滞后,对于戏曲艺术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和制约。国家相关文化部门应充分了解戏曲事业的发展与解决的出路,在提供设备支持、资金帮助的同时,对戏曲艺术的网络宣传普及、对艺术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以及戏曲网站的建设规划都必不可少。使曾经流失的艺术人才看到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希望,从而回到队伍中来。鼓励更多的传统戏曲艺术工作者在互联网这块平台上建设新的根据地。
三、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生活娱乐内容更加多元化是造成目前现象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根源却是戏曲艺术自身创新理念的滞后与创作思维的匮乏。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唯有开辟新的战场,才能得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借助网络这块平台为传统戏曲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土壤,使其在新的天地中生根发芽,是眼下戏曲艺术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一步。唯有加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资本,才能不断在生存中谋求发展。中华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每一位戏曲艺术从业者不容懈怠的责任和使命!
文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