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戏曲进校园要念好“三字诀”

2016-11-30 发表|来源:武汉文明网|作者:徐传辉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日前,在《新闻联播》的镜头中,武汉市长春街小学戏曲班的同学们表演的这段《卖水》,京韵中难掩稚气,惹人喜爱。丰富的戏曲演出、讲座和夏令营等活动,让孩子们从“知戏”到“懂戏”“爱戏”。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湖北“戏曲进校园”的盛况,武汉市多所学校的活动和特色戏曲教材均入镜,这也是半年来央视第二次报道该市“戏曲进校园”的系列活动。(11月28日 央视网) 

“戏曲进校园”活动意义非凡,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确是一项多赢之举。但要将这项文化工程办好办兴,笔者以为,结合武汉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经验,做好“继承、传播、弘扬“的工作要念好“三字诀”。 

“戏曲进校园”要办好,要念好一个“承“字诀。学习戏曲要符合孩子们对戏曲文化知识学习认知了解的规律,要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学龄阶段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在兴趣引导,由浅而深,而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合中小学学生特点,武汉出版社专门编撰了武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 

“戏曲进校园”要办好,要念好一个“播”字诀。要符合戏曲作为一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本身传播、普及的艺术要求。戏曲艺术文化知识来自民间,形式鲜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情感深沉隽永、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互动性、观赏性,要针对在校中、小学生不同学龄阶段的不同知识结构和接受特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将脸谱文化、卡通造型、道具制作、舞美设计贯串其中,集历史故事、原创音乐、功夫武术、精彩舞蹈及台词念白于一体,“唱念坐打”一应俱全。这样的传播与创新,当然深受孩子们的青睐与欢迎。 

“戏曲进校园”要办好,要念好一个“扬”字诀。戏曲艺术文化知识来源于火热的人民社会生产生活,既要将优秀的传统剧目推陈出新,又要不断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传统艺术之美注入现代时尚活力,一场让观众赏心悦目的好戏传承升华后,必然能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充分调动他们的乐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在活动过程中弘扬时代的主旋律,激荡时代奋斗情,从而事半功倍,完成作为文艺入校的艺术担当。 

总而言之,“戏曲进校园”活动已经迈出了戏曲传承的新步伐,掀起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篇章。念好“三字诀”,把握好“继承、传播、弘扬“的艺术关系,让孩子们真正从“知戏”到“懂戏”“爱戏”,我们相信这项活动一定会愈办愈好、硕果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