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点线面”结合让传统戏曲活起来

2016-12-03 发表|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王星

传统戏曲作为古代艺术的生动再现,其价值与美感无法估量。如何让堪称国宝的传统戏曲真正活在人们的心中,离不开三到位:传统戏曲精品频出质量到位、戏曲市场管理有序规范到位、戏曲影响注重传承覆盖到位。只有全民出动、全力以赴、点线面全方位结合,才能让传统戏曲出精品、出名家,活起来、传下去, 

对准一个着力点,创精品剧目、育戏曲名家。作为立世传承之根本与最牢着力点,传统戏曲应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戏剧、培育一批戏曲名家。潜心准备、改编一批优秀剧种剧目,以古剧新戏高水准汇总打造艺术精品;精心打磨,研磨一批经典剧种剧目,剧作家、省级专家及戏曲老艺人座谈探讨,完善修改提升方案;同时,大力提升传统戏曲名家素养与能力。选送优秀戏曲名家继续深造,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健全艺术体系,激发莆仙戏活力;实现“以戏带人”和“以人带戏”的双结合。在筹建戏曲展演节目时,聘请传统戏曲老艺术家,使青年演员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口传心授中、“传、帮、带”下,排演一批传统经典剧目,加强他们唱念、身段、表演和角色把握的综合能力。 

立足一条管理线,建戏曲协会、创有序市场。根据全国戏曲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专业院团占比3.2﹪,民间剧院和业余班社占比96.7﹪。目前传统戏曲行业存在专业剧团较少,业余剧团疏于管理,大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演出水准良莠不齐的现状,由此也导致业余剧团演出水平日渐低下的现状。针对此现状,可定期开展地市级传统戏剧团调演活动、成立民间戏曲协会组织,不断加大对传统戏院团的管理力度,提升戏曲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开展戏曲业余剧团的管理试点工作。优选10个左右的业余剧团,在剧团管理、导演培训、专业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通过民间戏曲协会组织,政府可以更加有力调控传统戏曲市场朝着健康有序方向蓬勃发展。 

拓宽一个覆盖面,进校园传承、送戏曲下乡。扩大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国家和地区,扎实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中国传统戏曲送出去,走出来,特别是送到更多外国,展现中国戏曲作为古老剧种的非凡魅力,扩大中国戏曲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中的巨大影响力;编辑出版传统戏曲进校园乡土教材,选定数家试点中小学开展“戏曲课堂进校园”活动;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戏曲名家定期对数家试点中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戏曲指导,提升学生表演水平;开展“学生进剧场”活动,组织学生进一次剧场;开展“小戏迷进赛场”活动,每年选送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戏曲曲艺比赛,力争取得佳绩;继续开展“群众点单、政府买单”自助餐式送戏下乡活动,将戏曲大餐以低价优惠、物廉价美的形式,送到村民家门口。 

传统戏曲剧目丰富繁多,曲牌纷繁优美,锣鼓等乐器多样易流失,大多保留古代时期的行当特色。其表演古朴优雅,唱腔丰富,科介独特,是中国艺术中历史悠久、形态古老、表演独特的形式之一。让这块古化石活在咿咿呀呀名家口中、活在百花竟放古戏台上、活在老中青三代戏曲传承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