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方能助力“戏曲进校园”
2016-12-26 发表|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张翕
作为传统艺术的瑰宝,中国戏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尤其是,每一种戏曲都保留了大量的优秀曲目,这些优秀曲目如同沙中之金,记载着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文教、交通、特产甚至是气候等各个方面丰富深广的知识。而“戏曲进校园”正是传承这些知识以及弘扬戏曲自身魅力的关键举措。可以这样说,振兴戏曲艺术需要我们从孩子抓起;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应该从戏曲振兴做起。这是因为,戏曲进校园首先能够丰富广大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而更为深远的意义则在于,这一举措,能够极其有效地促进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如此强调“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显然不是溢美之词,问题是,对于许多中小学生而言,戏曲已经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甚至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对中国戏曲也是知之不多。因此,在开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戏曲进校园”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喜欢她、热爱她。只是,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戏曲,怎样才能确保孩子们喜欢她、热爱她呢?激发兴趣是一个关键的举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在培养孩子们对戏曲产生兴趣,必须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这就如同上课,聪明的老师往往特别重视课前导入,用精彩的课前导入抓住学生的兴趣,这一堂课往往也就能够水到渠成。在正式展示戏曲风采之前,我们理应开展各类铺垫活动,在“戏曲进校园”之前,先组织学生零距离接触戏曲就是一个很有借鉴意义的创举。在零距离的接触中,戏曲的魅力就会让学生大开眼界,对戏曲的兴趣也就如同春水漫溢一般,在学生的心头油然而生。
这一种零距离的接触,可以让学生“走出去”,从校园走进戏曲博物馆,也可以请专业的戏曲人员“走进来”。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能够让学生用眼、用耳、用手、用心,真真切切地接触并感受中国优秀戏曲的风格以及风格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兴趣有了,热情也就有了;热情有了,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精力投入到对戏曲的关注,如此,“戏曲进校园”就会让越来越多孩子爱唱戏曲,会唱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