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下乡传播歌剧?艺术下乡要因地制宜

2017-02-2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翩 翩
配图 与文无关

今年春节,某艺术院团专程赴偏远农村演出。院团负责人下决心:这次下乡要让村民开开眼,近距离欣赏一回高雅艺术。不曾想,事先准备的主打节目——世界著名歌剧选段演唱的效果并不如人意。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歌剧演员只能站在土台子上手持话筒扯开嗓子唱。冬日里寒风呼啸,演员虽然卖力,最终从音响里传出的竟是呼呼的风声和尖锐的歌声,不少村民听了一两句就傻眼了,直言“听不懂、不好听,不如前面歌手的表演”。

如此评价让院团负责人深感遗憾。他认为,除了村民缺乏欣赏歌剧的艺术素养,恶劣的场地条件也是造成演出不成功的因素之一。歌剧演员也不免有些难过,群众不仅没有感受到高雅艺术的美,反而得出“歌剧原来就是这样”的印象。

艺术院团开展艺术下基层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件好事,但如果出现像上文提到的那种尴尬,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达到艺术熏陶的初衷,其做事的方式方法就值得考虑。

要知道,与一线城市设施完善的硬件条件相比,我国广大农村的演出条件大都比较简陋。各院团下乡前不妨先调研一番,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摸清群众的文化需求和艺术欣赏习惯,以便有针对性地送文化。比如下乡传播歌剧,可以挑选剧目中表现乡村生活或自然景观的唱段,拉近歌剧和观众的距离,也可以在演出前后由专业人员对所演唱的内容进行解说。同时,还应制定突发情况预案,应对恶劣天气等意外带来的影响。

此外,在艺术下基层演出中,也有一些院团为了省事,出现过假唱现象,演员通过放录音对口型敷衍观众,这无疑是不可取的,连最基本的表演真实性都没做到,谈何艺术水准?笔者以为,只有讲究方法,带着诚意挑选节目,才能更好地送演出下乡,让乡亲们感受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