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向人民汇报 迎接十九大——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精彩纷呈

2017-02-2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立元
京剧《西安事变》资料图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艺术创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艺术创作生产的政策措施。广大艺术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摒弃浮躁、潜心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艺术创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评剧《母亲》、京剧《西安事变》、豫剧《焦裕禄》、话剧《从湘江到遵义》、舞剧《沙湾往事》等一批代表当前舞台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涌现出来。

为发挥优秀艺术作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大获奖作品的宣传推广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文化部于2月27日至3月31日在北京举办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和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将在北京9个剧场集中亮相。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殷厚望。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出精品、攀“高峰”,文化部从2016年开始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评选出京剧《西安事变》等10台重点扶持剧目,组织专家跟踪指导、修改打磨,不断提升艺术质量。本次展演名家名剧荟萃,艺术质量高,得到各方肯定。“豫剧《焦裕禄》是矗立在现代戏高原上的一座高峰。”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人们对王二小的故事耳熟能详,把儿童剧《红缨》打造成一部不应时应景、不速成速朽、具有艺术品位和美学格调的保留剧目,能体会到主创的用心和努力。”文艺评论家康式昭说。

参演作品涵盖了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艺术门类,题材广泛,其中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多达11部,汇聚了一大批艺术名家和后起之秀,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参演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艺术表演精湛、舞台呈现精彩,体现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百姓喜怒哀乐,展露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精益求精,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不懈追求。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化为大家的实际行动。

2016年,文化部开展的第十五届文华奖评选,是中央实行文艺评奖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评奖,代表了当前舞台艺术的最新水准。文化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简压缩评奖项目和奖项数额,健全评奖机制,文化部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只保留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一项。这次评奖数量减少了,含金量提高了,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新修订的《文华奖章程》及《评奖办法》明确要求:“把获奖剧目纳入政府采购和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组织、督促获奖剧目和演员继续深入基层演出,加大对获奖剧目和演员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此次展演是对评奖改革精神的落实。据悉,此次展演之后,还将组织作品赴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开展巡演活动,进一步发挥优秀作品的社会效益。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肺腑之言不断激励着大家。

演出是舞台艺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质量、打造精品的主要途径。10部文华大奖获奖作品在中国艺术节后都在继续演出、修改打磨、精益求精。豫剧《焦裕禄》自创作以来已演出了400多场,评剧《母亲》演出了100多场。文化部集中力量、聚集资源,专门成立了专家组对10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进行了跟踪指导、考核评估,凝聚各方智慧,作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殷切的话语催动着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脚步。

《兵者·国之大事》的主创团队从2013年春开始,多次参加军队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创作人员跟随演习导演组到演习现场观看演练,到作战指挥大厅、地下指挥部现场观摩,还随同部队奔赴演习场,和基层官兵同住帐篷,全方位接触了参演部队各个层面的指挥员、战斗员、科研人员和保障人员,实地采访了参演官兵,切身感受到我军在军事变革中发生的变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创作素材。京剧《西安事变》、湘剧《月亮粑粑》、舞剧《沙湾往事》等在创作过程中,也都多次赴基层采访采风、体验生活,收集一手资料,为剧目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展演,将再次听取专家学者、观众的意见修改完善,继续打磨提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说。

“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本次展演一方面实行低票价惠民,让更多老百姓走进剧场,另一方面还将组织下基层、进校园、艺术面对面等活动,进一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在优秀艺术作品的引领和示范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也将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